小镇里“长出”万人研究院
顺德实施三年“人才强区”战略,打造“企业研究+本土创客”内生型体系
2015-06-01 10:09:28 作者:罗湛贤 高绮桦 来源:南方日报

在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的美的集团总部内,一群来自国内外的工程师正在为美的新品研发埋头苦干。随着可容纳万人的全球创新中心的建设,未来这群美的人的创新激情将被进一步点燃。

而在不远处,广东工业设计城正向“集聚8000名设计师”的目标发力。经过两年的发展,设计师数量已从最初的800人增至约2000人;园区合作的院校从12所增至22所,共性服务平台从4个增加至18个,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主题园区之一。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星期六工程师”,到如今的万人研究院;从对外借脑引智到在内部打造创新中枢,在“1+10”人才体系的构建和三年“人才强区”战略的驱动下,顺德已逐渐为创新驱动汇聚到强大的人才原动力。未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下,一个个创客空间将在这个806平方公里的区域中陆续涌现,呼唤新一代创业英雄。

从“星期六工程师”到“新型合伙人”的嬗变

观察一个地方的人才和创新生态,从企业出发,或可窥斑见豹。

 纵观顺德30多年的发展,正是一部企业与人才共生共荣、融合互促的辉煌历史。顺德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大胆引进“星期六工程师”,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助力“家电之都”、“家具重镇”等一个个支柱产业强势崛起,一跃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美的正是其中的弄潮儿。1991年,美的引进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博士马军,成为全国第一个引进博士的乡镇企业。此后,美的坚持每年在全国高校招聘大学毕业生、硕士、博士,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占比。

 正是源源不断的人才引进,为美的这个白电王国注入创新源泉。游斌,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由其牵头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一举斩获今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取得近500亿元的经济效益。“正是美的对人才和创新的重视给了我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他如此说。

今后,万人研究院将成为美的创新战略的重要布局,斥资30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在顺德总部建设全球创新中心,构建前沿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为一体,全面推动产品创新和升级。

美的集团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表示,美的在实施转型战略过程中将加快引进全球化科技人才,尝试构建全球一流研发创新体系。为此,美的集团层面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并形成四级研发体系,其中事业部定位1—2年的新品开发和2—3年个性技术研究,中央研究院定位3—5年中长期共性技术研究及5年以上的基础研究、颠覆性研究。

除大手笔海外揽才外,美的也通过管理变革进一步激发内部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今年,美的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核心管理团队持股计划暨美的合伙人计划,而今后还将进一步向开放式创新发力。胡自强介绍,美的正计划投入10亿元从事外部项目的孵化,希望能调动外部社会资源驱动集团新产业的开发和投入。而在内部也计划设置1—2亿元孵化新项目,支持现有员工创新创业。

创客崛起呼唤新一代创业英雄

就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人才“雁阵效应”逐渐凸显之际,一股发自草根的创客力量也在顺德涌动。

怡和中心,22层近百米高的大楼傲然挺立在北滘新城CBD核心区。20楼的高层如今正在装修,赶在本月初正式启用,等待着一大批心怀创业梦的年轻人鱼贯而入。

按照怡和中心董事长黎镜波的规划,这里将打造成类似于美国“wework”模式的联合办公和创业交流的创业空间,主要面向企业高管、海归精英、大学生、立志于创业的青年等群体,以众筹的模式将政府、行业、金融、创投、媒体等领域的资源整合起来。“我们将拿出44%的股份,一半向顺德本地招募,另一半则面向全球募集,拥有创意、资本和项目资源的人都可以加入怡和创客众筹的行列”。

而事实上,怡和中心早已培育创业创新的果实。在怡和中心7楼的飞鱼电商,来自外地的“85后”小伙子蔡铁强,带领着平均年龄仅23岁的电商运营服务团队,短短5年间即实现20亿元的销售业绩,创造了顺德电商创业神话。

政府的“有形之手”也在为创客的崛起“添柴加火”。据悉,目前顺德正计划将14家区内小企业创新基地进一步建设14个创客空间,围绕文化创意、精密模具、家用电子、智能家居、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顺德鼓励发展的制造型产业与服务型产业,引入创新型项目孵化发展。

30多年前,何享健、杨国强、梁庆德等在30岁左右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最终缔造出在中国县域经济版图中足以傲视同侪产业和财富的神话。如今,“创客来袭”让这样青春勃发的故事延续,并呼唤着新一代创业英雄的崛起。

聚焦

用3至5年构建多层次“全人才链”

无论是美的的万人研究院,还是创客空间的崛起,都是顺德通过构建多层次全人才链打造创新生态圈的一个缩影。

从2011年开始,顺德推行“人才强区”战略,围绕人才引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素质提升、创业扶持、项目支持、安居工程、人才激励等方面陆续出台了“1+10”人才政策。“人才强区”战略实行三年来,引进和培育了大批人才,全区人才总量已达38.5万人,近三年年均增长22%,仅去年一年,顺德就引进各类人才1.3万人,全市5个省级创新团队全部落户顺德,人才在顺德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

尽管成效斐然,但顺德区区长黄喜忠说,目前顺德的人才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除继续“1+10”人才政策的落实外,顺德还将继续创新工作,不断构建全人才链,打造顶尖高端人才、工业设计人才、技能型人才、创客等多层次人才梯队。“希望用3—5年的时间,通过全人才链的构建,推动整个创新驱动”。

短评

重燃“唔得返顺德”的创新原动力

“得就得,唔得返顺德。”这句俚语曾因其浓厚的区域特征而闻名于珠三角地区,其中流露出的外出奋斗与返乡创业的态度,凸显出“可怕的顺德人”的自信。这样的自信来源于顺德人敢为人先、务实有为、积极奋进的创业创新精神。

然而,毫无疑问,随着周边地区的强势崛起,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顺德过去所依托的先行者优势已不如过去突出。“唔得返顺德”这句一直激励着顺德人昂然奋发的话语,也一度被外界误读为固守过去成绩、二次创业动力不足的保守心态的投射。

而事实上,顺德对创业创新从来不乏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从上世纪90年代的“星期六工程师”到如今面向全球的万人研究院,顺德依靠人才驱动创业创新之路越走越宽。正如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人才高论:1960年代用北滘人,1970年代用顺德人,1980年代用广东人,19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要用全世界的人才。

而在政府层面,顺德也主动出击,从2012年起,通过举办“凤舞燕京·智聚顺德——顺德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顺德研究生供需见面交流会”等千里揽才的系列活动,为创新驱动引入外部的人才活力。

现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对“唔得返顺德”或许可以有全新的解读:过去这句话曾给予外出创业的顺德人极大的宽慰和勉励,如今则成为顺德接纳全国乃至全球人才的气度和胸怀。这里呼唤创新、宽容试错,期待新一轮创业潮重燃这个区域的青春活力。

责任编辑:叶纪训

上一篇:探路粤桂黔合作 南海再饮头啖汤
下一篇:南沙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开通网上商城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