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网络暴力 还互联网一片净土
“何炅吃空饷”事件举报人频遭网友攻击为哪般?
2015-06-01 10:05:25 作者:王剑强 来源:南方日报

舆情解码

近期,“何炅吃空饷”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事件始自5月中旬,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乔木在微博实名举报“何炅编制在北外,但已经好多年没来上过班,却依然领取工资”,爆料一出,瞬间引起千层浪,最后以何炅正式辞去教职而收场。

然而半个月后,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本已平静的风波,近日却现“逆转”:举报人乔木频繁遭到网友辱骂、攻击和人身威胁,手机、邮箱、微信、家人照片等个人隐私被“人肉”公布,邮箱里塞满恶意咒骂邮件——事儿越闹越大,现实版《搜索》真实上演。

这场网络骂战所显示出的是,部分网民日益将“个人言论”与“网络侵权”之间的界限模糊。如何进一步遏制网络暴力的肆意蔓延,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举报者收辱骂私信近万条

关于“何炅吃空饷”的舆情热度,在首发媒体报道后,伴随着一场“粉丝挺何”与“乔木求真”的网络隔空大战,再次达到高峰。而“网络暴力”的井喷式出现,成为这又一个高峰中引人关注的舆情景观。

从北外副教授乔木在微博贴出2014年12月该校工资在发编制内人员名单以来,有关“何炅吃空饷”的话题一直持续。而随着网络舆论的推动,网民纷纷对举报人乔木个人及其家庭成员隐私进行“人肉”与曝光,原本以为此事不会再有“第二季”的乔木,发现自己很快与集中爆发的“网络暴力”狭路相逢。

“我现在手机每天都有一堆短信。”乔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迄今已经收到近万条网民的私信,“内容多是辱骂和威胁”;另一方面,他的个人信息已被公布在网上,不断有人打来骚扰电话。此外,乔木的家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女儿照片亦遭网民公布。

记者梳理发现,在对乔木实施“网络暴力”的网民言论中,对于乔木举报初衷的质疑持续不断:“动机不纯”、“借机炒作”、“故意找茬”、“看人眼红”等词汇屡屡出现,其中部分人为(或自称)事件当事人何炅的“粉丝”;而伴随这样的言论而来,张贴个人信息、搜集隐私、人身威胁,成为“起底”举报人的主要手段。

在相关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媒体和网民也针对“网络暴力”展开多番讨论。有网友表示“面对这些辱骂,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果人人都因爆料公共事件或公众人物而被‘人肉’和‘攻击’,在这种人人自危的舆论场,谁还会为民意而疾呼?”亦有媒体评论称“部分网民对举报人搜刮信息、张贴隐私、声声威胁,丧失了起码的伦理底线、理性底线和文明底线”。

“人肉搜索”侵权构成违法

舆论的发酵俨然已超越此次事件的核心,对于更多广泛存在的浪费社会财富“吃空饷”这一现象本身没能引起网民和粉丝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对举报人连续不断的“炮轰”和“人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引发的网络骂战并非“网络暴力”的个案,近年来,互联网上的暴力事件可谓屡见不鲜。

“现在这样的网络暴力事件太多了,各种各样的热点事件很快就能演变成一场网络大攻击,让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在谈及此次“何炅吃空饷”演化为网络暴力事件时,有网友这样说。而专家则表示,现今网民越来越习惯于网络开放、自由、共享的精神,而网络匿名的身份,则使部分网友“言语无所顾忌”。

同时,有专家提醒,“人肉搜索”等网络暴力不是“法外之地”,此类行为很有可能构成违法。“不受节制的网上人肉搜索具有很明显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副作用,而个人隐私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部主任易胜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部分网友对举报者进行骚扰、恐吓、人肉等行为,影响举报者的人身安全,根据网友采取的手段、程度及犯罪性质的不同,可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此次“何炅吃空饷”事件所发酵出的针对举报人的网络暴力,引发了一些网民的反感和反对,呼吁“消除网络暴戾之气”的声音不在少数。由此可见,防止网络暴力的蔓延,亦日益成为网民的心声。

有专家表示,防治网络暴力必须疏堵结合,不仅需要法制规范遏制网络暴力的生存空间,也需要当事人自律;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自律意识,培养其对事件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自制力,形成文明、有序的网络氛围。

本版策划/统筹:李书龙 朱丹

责任编辑:叶纪训

上一篇: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在实处
下一篇:“手机实名制”给诈骗念紧箍咒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