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全球化的“深圳方案”
2017-03-06 10:24:10 作者:孙锦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开放的世界是深圳的舞台,开放的深圳是全球的机遇。

2017年新春伊始,在美丽的凡尔赛宫所在的法国伊夫林省,深圳又喜添新“鹏友”和海外创新中心。仿佛一把钥匙,开放为深圳通向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循着开放的主线,让世界感知新时期深圳“创新价值观输出地”的“城市特质”,倾听深圳迈向世界的步履铿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势,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要打开大门搞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更加自由便捷地流动。各国要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经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深圳真抓实干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国际关注度显著提升,在开放中不断优化产业布局集聚全球智慧资源,为其向全球创新链上游攀升赢得了先机,更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提供一个个精彩的“深圳方案”。

在开放中积极融入“全球创新圈”

从0到1,从1到N,这是“硅谷创投教父”彼得·蒂尔对“创新”与“全球化”的最直观的解读。今天,“创新全球化”已然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不懈追寻的新思维,如何更好地融入世界创新圈?

“‘国际化’意味着海纳百川,借鉴世界一流的标准以构建本土化的诉求,”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认为,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深圳赢得了黄金机遇,以大学与企业共建联合研究院集聚全球顶尖英才,成为科技领域学界和商界顶礼膜拜的“圣地”,这应是深圳的发展愿景。

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十大诺贝尔科学家实验室,打造十大海外创新中心……2017年深圳两会上,围绕“十大行动计划”的一系列新提法、新目标昭示着深圳“创新”欲走“国际化”道路的决心。

提升创新力,需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2016年10月,中国内地首个以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落成,将聚焦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前沿产业。2016年12月,以诺奖得主、“蓝光之父”中村修二命名的激光照明实验室落户深圳,致力于国际激光照明源头创新。

密歇根州,美国“创新与制造”融合的典范,深圳市首个海外创新中心——深圳-密歇根联合创新中心于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5月10日落户底特律,以此推动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培养。

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以发达国家为代表掀起一波“积木式创新”浪潮,哪里有新思想、新商业模式,哪里就能迅速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市投资推广署搭建的“全球创新创业直通车”不仅缩短了深圳与全球创新的距离,也为创新项目来深落户提供承接载体。

目前,深圳与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和英国等世界创新高地建立了20条左右全球创新创业直通车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24小时无间隔互通信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到2018年,将形成“主干网络全球高速运转,子微创新体系全市链接”的立体化动态创新创业体系。

在开放中打造“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2017年第一个工作日,备受各界关注的河套开发终于迎来了实质性突破。深港两地正式签署《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共建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港创新圈”,形成“西有前海,东有河套”的深港合作支撑点。2月9日双方第一次联合专责小组会上确定,今年上半年将组建开发公司,年内开启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深港合作将迎来更多新机遇,推进两地商贸通、资本通、创新通。毗邻香港,是深圳独特的地缘优势,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中心是未来深港合作的重点。

毗邻港澳的深圳对于葡语国家来说有地缘上的亲切感,深圳与澳门携手可以辐射到与葡语系国家的国际合作,为深圳在世界舞台尤其是新兴国家寻求更加多元的对外开放新通道。”2016年10月,带着探秘“中国硅谷”的期许首度造访深圳的葡萄牙总理科斯塔如是说。

深化与港澳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城市构成了深圳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崭新格局,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深圳融入全球化过程中顺势而为、谋势而动的 “新常态”。

目前,深圳已有137个项目布局于3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于信息通讯、能源电力、专用机械等产业高端领域。

以《深圳市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经贸合作工作方案》为指引,深圳正以东盟经济带为重点核心区,以南太平洋经济带为潜力区布局91个经贸合作项目,“一带一路”的经贸窗口效应凸显。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正以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重点,着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努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战略枢纽作用,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新格局。

在开放中不断优化国际布局

优化国际布局,加强与欧美国家的有效合作,构建对外开放的优质平台,以此带动城市持续创新发展”,2016年7月公布的《深圳市“十三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2016-2020年)》(简称“十三五外事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支持与北美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与欧洲在高端智造、节能环保和创意文化等领域合作,有针对性的国际布局将构成深圳对外开放新的风向标。

近年来,深圳海外布局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建立“走出去”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提升竞争力”等一系列政策完善对外投资环境。2016年,深圳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实际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90亿美元,同比增长82%,首次大幅超过实际利用外资,且在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创新经济领域,形成了分布全球、优势明显的产业链条,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不断提升。

有战略、有布局,更要有载体。插上梦想之翼飞向“国际化”,深圳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国际通道建设,大手笔绘制的空中“新版图”,为深企“走出去”搭建更为便捷的空中桥梁。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到2020年,国际航线达到48条,推动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深实施。“十三五”开局之年,深圳开通了12条国际航线,包含悉尼、洛杉矶、法兰克福、西雅图、奥克兰5条洲际航线,始发国际航线已达到23条,覆盖亚洲通达欧美澳。2017年,深圳将鼓励引导航空公司新开国际航线5条以上,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航,持续提升深圳机场的国际竞争力。

在开放中尽显“中国气派”与“深圳风范”

2016年11月17日,“深圳鹏友圈” 正式启动, 昭示着一个以具体项目带动友城间交往、以多边平台集聚友城资源的“鹏友生态圈”走入世人的视野。

天空足够大,世界足够大,“鹏友圈”也越来越大,82座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的足迹遍布全球53个国家(地区),根据“‘十三五’外事规划”,到2020年,深圳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将达到100个,并将重点在美洲、中东欧和“一带一路”沿线拓展“新鹏友”。

与国际接轨、崇尚多元文化的人文环境,是体现一座城市国际化特质的重要载体。

年轻的深圳十分懂得“融入”的重要性,如今,一个个“国际味”十足的“微社会”正悄然形成,“国际友人融合计划”、“城市适应性小组”等公共服务,让外国人找到了归属感。

过去五年,“聆听深圳-郎朗和他的城市”开创了易于为外国受众接受的“演奏音乐+讲述故事”的城市海外推广新模式;大型儒家交响乐《人文颂》海外巡演成功,在海外讲述“中国故事”,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深圳正逐步走出一条兼具“中国气派”和“深圳风范”的国际化城市之路,在开放中尽显“创新价值观输出地”的城市特质。

今天,深圳走向世界的每一步前行,都用市民美好生活的尺子去丈量。国际舞台上的深圳作为,同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密切结合。

时序更替,国际化梦想在前行,从梦想到梦圆的壮美征程上,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歇。

责任编辑:谢景春

上一篇:深圳质量成就深圳未来
下一篇:全球坐标系下的深圳创新发展新动能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