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获科技大奖,深圳有何秘诀?
2017-02-13 13:33:28 作者:王海荣 来源:深圳商报

进入2017年,深圳创新沃土上涌现出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主持或参与完成的16个项目,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总量为历史第二好成绩。

2月7日举行的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上再传佳音,深圳共有30个项目获得2016年度广东省科技奖,其中6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占该等级授奖总量的21.4%。

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依靠科技创新,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依托高校和新型研究机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创新科技孵化机制,在创新驱动的实践中闯出一条质量与效率并重的特区之路,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过程中一股日益重要的力量。而由政策、资金、人才、文化等多要素共同构成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是推动深圳创新持续高效运转的根本秘诀。

多项科技创新实现“从0到1”新突破

如果用数字来划分科技创新的过程,可以划分为0-1-N三个阶段。其中“从0到1”最具开拓突破意义,从“1到N”则是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深化推广过程。

经过改革开放的前期积累,深圳形成了雄厚的产业集群优势,特别是电子信息、钟表、黄金珠宝、服装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产业化优势尤为突出。并形成了高新技术、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海洋、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可穿戴式设备等未来产业,这些都是深圳“从1到N”过程中,实践产业化、市场化优势的重要基础。

与大规模的市场营销推广相比,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始终是“从0到1”的源头创新。

令人欣喜的是,在本次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中,多项深圳科技创新在“从0到1”方面取得突破。

据观察,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榜单中均出现了深圳的身影,包括首次有深圳本土科研机构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首次有深圳企业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其中,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主持,北京大学参与攻关的“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项目,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不仅是深圳科研机构主持的项目在该奖项中取得零的突破,也标志着深圳原始创新的突破性成就。

该项目以我国科学家从传统中药中发现的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复杂天然产物为合成对象,发展了高效的有机合成新方法和新反应,开拓了高效的合成新路线,实现了10多个复杂天然产物的首次全合成,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和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大戏企业担纲唱主角

谈到深圳的科技创新,不得不提著名的“四个90%”现象——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企业是深圳科技创新当之无愧的主体。本次为深圳捧回16座国家科技奖杯的,是由19家深圳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组成的创新军团。其中高校、科研机构包括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其他全部是企业,包括华为、中兴、创维等为人熟知的深企代表,也包括瑞丰光电子、翰宇药业、禾望电气、宇龙、固高科技、国微技术、中源智人、环球数码、风云实业、中建钢构、东江环保、奥萨制药、中金岭南等。企业联合进行技术攻关的比例已经超过九成。

深圳的获奖项目集中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先进制造、资源环境、土木工程、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这些多属于深圳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已连续10年荣获国家科技奖殊荣的华为,是体现深圳科技创新的领头羊。在本次评选中,华为、中兴、宇龙三家深企参与攻关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深圳首次获此殊荣。该项目抓住全球4G发展的历史机遇,突破重大核心技术,提出了主导TD-LTE国际标准,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了我国全产业链的群体性突破,实现了TD-LTE全球广泛应用,已在43个国家部署76张商用网络。

深圳市获广东省科技奖项目清单中同样表现出这一规律。

整合全球资源闯出创新路子

技术创新是一项集合各种资源的发酵过程。在知名高等院校和重大科研机构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深圳善假于力,一方面着力增加高端创新资源供给,超常规建设本土创新载体,另一方面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集合各地优势智力资源,提升本土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科技创新版图上迅速崛起。

2月7日在广州市召开的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上,深圳共有30个项目获得2016年广东省科技奖,获奖数为历史第二好成绩。

在去年底公布的2015年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情况中,深圳市获得92.34的高分,考核等次为优秀,得分在珠三角9市中名列榜首。

查阅本次国家科技奖榜单,与深圳企业合作获奖的大学,就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东南大学等13所国内高校,还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10家医院和科研单位。通过善用外脑,为深圳科技创新添柴,淬炼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深圳创造”,并最终助力“中国智造”的升级。

而以腾讯、华大基因、光启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深圳企业,也在加快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打造以深圳总部为策源地的创新共同体。

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显示强大生命力

一项项国家科技大奖之所以能够花落深圳,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深圳拥有一个融合政策、资金、人才、创新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在立法、规划、政策、计划等多层面着力构建创新法规政策体系,制定了全国首部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先后出台自主创新“33条”、创新驱动发展“1+10”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2016年,深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出台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住房、高等教育等“一揽子”政策,集中推出235条措施,夯实深圳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领先优势。

同时,设立重大产业、军民融合、并购、中小微企业发展等系列基金,引导更多资金向有效供给配置。随着总规模2000亿元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落户深圳,深圳的VC/PE机构累计近5万家、注册资本约3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围绕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去年新增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210家,累计达1493家,初步形成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引领,产业及市场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载体体系,覆盖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去年,深圳还设立了两家由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获得者领衔的科学家实验室,建立深圳-密歇根贸易、投资和创新合作中心,苹果、微软、高通等全球知名科技企业都已在深设立研发机构。

数据显示,深圳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约50%,占全国一半,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约40%。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累计达8037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双创”文化已成为深圳城市文化中的重要特质。

责任编辑:谢景春

上一篇:深圳距全球金融中心越来越近
下一篇:深圳环保交出靓丽成绩单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