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年推行391个“短平快”交通整治项目
2017-01-05 10:20:22 作者:肖晗 来源:深圳商报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获悉,深圳市政府于2014年起开始启动旨在改善交通、调整交通方式结构的新一轮交通综合治理,3年间,深圳市累计推行了391个“短平快”交通整治项目,通过不断强化公交路权、完善慢行网络、改善拥堵热点、优化信号灯控等方式,缓解拥堵,成效显著。

据悉,2013年,深圳中心区道路晚高峰车速约为25.9公里/小时,而随着区域、全市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高强度开发成为常态,交通需求持续增长,按照当时预测,若不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预计2016年高峰期平均车速下降至18公里/小时,低于20公里/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

为此,深圳于2013年下半年,由市交委牵头建立交通拥堵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深圳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策略措施方案》,大力实施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八大策略54项措施,累计完成了686项交通治理项目建设,在交通需求高速增长、轨道三期尚在建设且占道施工影响道路运行的背景下,有效维持了城市交通平稳运行。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市晚高峰平均车速27.2km/h,中心城区晚高峰平均车速26.8km/h,与北京(中心区路网平均速度为23.5公里/小时,2012年)、广州(核心区域主次干道平均21.2公里/小时,2014年)相比也处于较好水平。

记者从深圳市交委获悉,依托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机制,三年来,全市共推进了391个“短平快”交通整治项目。其中,在强化公交路权方面,全市共建成990车道公里公交专用道,较2012年新增295车道公里,并港湾化或分设站台改造101对站点,建设光明大道、黄贝岭2个路内公交换乘点,启动月亮湾综合车场工程前期,公交运行效率和站台周转率不同程度提升。

在慢行网络改善方面,共改善景田、民治等8个轨道站点周边慢行设施,并完成8座人行天桥建设,建成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702处,公共自行车数量21354辆,自行车道约500公里,慢行品质持续提升。

同期交通部门对深南大道、滨河大道等35条道路,翠竹路-东门路等25个交叉口,综合整治5个旧城区、10个医院、9个学校、7个工业园区、2个口岸等49个拥堵热点,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并微创新改造了全市6个信号交叉口,推进27处信号灯新增工程,实现了道路交叉口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以深南路-香梅路口整治为例,通过优化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拓宽香梅路北行方向车道数、设置公交专用左转车道等措施,实现了道路主方向拥堵明显缓解,整体交通流量提高14%;西进口左转排队长度明显缩短50米,通行能力提升25%,平均等待时间由三分钟降低至两分钟”,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谢景春

上一篇:“换帅”后的深圳,如何续写辉煌
下一篇:深圳房地产市场调控显成效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