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作风霸道”,该怎么治
2015-09-18 09:02:33 作者:郑端端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反腐重拳出击:广西平南县委原书记黄元明被“双开”、德保县委原书记谢德强接受组织调查、永福县委原书记黄永跃和龙胜县委原书记唐天生相继被免职。半月谈记者调查了解到,除了这4名县委书记外,广西部分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重要事实也发生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中国新闻网)

据报道,广西4位县委书记接连因违法乱纪而被“撂倒”,这背后有着很多的“共性”,那就是作风霸道。在盲目的长官意志和饥渴政绩观驱使下,独断专行,以权代法,以权越法,大搞“一言堂”。落马的德保县委书记谢德强许多大事不经县委班子集体研究,直接拍板决定,然后让政府去“补程序、补会议、补纪要”,这是何等荒唐。而且,还不顾班子成员反对,违反决策程序,擅自推翻原中标结果,把工程改由县城投公司负责。如此蛮横霸道,不仅与民意背道而驰,与党纪国法严重不符,还会造成国家财产付之东流,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让群众深恶痛绝。

从近年落马官员的报道来看,很多是作风霸道的“一把手”。曾以大肆卖官出名的原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人称有“三气”——官气、匪气与霸气,脾气暴躁异常,下属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污言秽语和辱骂呵斥;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作风霸道,建设铁路不注重“科学化”;辽宁女巨贪罗亚平作风霸道,被称“土地奶奶”;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垄断能源审批,工作作风霸道嚣张,目中无人。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事实上,官员霸道是权力的衍生物,是特权思想在作祟,是权大于法的具体表现。这些官员往往只给他人定规矩,自己不讲原则,不遵法纪,凌驾于法律和集体之上,如此一来,很容易陷入“一霸手”权力失范、失衡的境界,而且,霸道的工作作风不仅令他人望而生畏,不敢提、不愿提异议,只会退避三舍,还会导致官员与同事下属之间滋生矛盾,产生隔阂,不利于班子团结干事。更为可笑的是,有的领导竟然认为霸道是工作有魄力、有能力的表现。殊不知,官员霸道,不是“魄力”的代名词,而是“腐败”的先兆。当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变得炙手可热、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官员就会将权力异化为私人权杖,为所欲为,一旦底线失守、价值观扭曲、自控力失控,以权谋私、权力寻租肯定“应运而生”,最终必然会走向贪腐深渊,无法自拔。

笔者认为,官员因“作风霸道”落马一点不冤,更是在演绎权力最后的疯狂。法治政府意味着责任政府,有权必有责,用权必须受监督。因此,要治理干部作风霸道,不仅仅要将转变作风建设常规化、制度化,让霸气干部在党内和社会没有立足之地,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权力机制,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对于滥用决策权或失职渎职导致重大决策出错的,不管经过了多少年,不管身处何地,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坚决让决策者付出代价。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善治长治之本,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与“三严三实”对对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少一些霸道习气,多一些民主作风、亲民情怀,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力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强化民主监督,规范程序运行,提高尊重规则、遵纪守法的意识,全方位构建“一把手”权力监督机制,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制约就应跟踪到哪里,不能空白和盲区,让权力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行,最大限度防止权力失控、权力滥用、权力寻租,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叶纪训

上一篇:校领导“检阅”军训实在“秀”出了格
下一篇:“退二线”不是违纪问责的“挡箭牌”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