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委宣传部长甘新: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乡风文明
2015-07-03 06:21:05 作者:编辑 来源:广州文明网

根据中央的要求,全国、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作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的重大部署。强调指出,美丽乡村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象化表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集中体现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创业之美之中。我们要认真领会精神实质,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

下面我就如何围绕建设美丽乡村这个载体,整体提升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把握大势,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对党、对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感情。要看到,过去农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则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渴望。具体来说,有“三盼”:一是盼文化生活更加丰富。201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650元,年增长10.5%,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市居民。农民生活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但比较起来,农村文化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仍然突出。广大农民群众对维护自身文化权益、改善文化民生状况的愿望十分强烈。二是盼道德风尚更加文明。当前,城乡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呈现活跃复杂、多元并存的新特点,不少人“口袋富了、脑袋却空了”。一些人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淡漠,道德冷漠、伤风败俗的人和事时有发生,农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风气,唤醒良知回归,鞭挞缺德闹剧,整治失信行为。三是盼社会治理更加有序。与全国相比,我市农村城镇化程度普遍较高。一些农村出现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生态环境被污染了、人文氛围淡化了、不安全感增加了的状况;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年化、村容脏乱差的现象;出现封建迷信、黄赌毒活动猖獗,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农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村容环境、社会风尚、村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认真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路子,着力培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着力形成整洁有序的良好环境,着力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走上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要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更有古道乡愁、更加和谐稳定、更富人文情怀的美丽乡村。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整体提高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中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我们要突出重点,抓住不放,久久为功,力保成效。

(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努力培育农村乡风文明。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一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升农村群众素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公益广告宣传,推出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符合农民审美情趣的优秀作品,刊播在村头巷尾、村间道路、村舍祠堂,运用乡村喇叭、手机微信、微电影等媒体进行讲解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场景。市文明办组织编写的《广州市市民礼仪手册(修订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州读本》系列丛书即将出版,各地要把丛书送到农村去,组织用好学好,助成风化。二要选树先进典型,引领农村社会风尚。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星级文明户、乡村好青年等的评选活动,精心组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最美少年、最美家庭等活动,推出农村的凡人善举、“草根英雄”,展现新时代农民群体的精神风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树立勤劳致富美、环境整洁美、文明和谐美的生活观。三要创新实践活动,推动农村社会文明。精心组织开展“读家训、展家美、写家书、树家风”主题活动,利用农村“道德讲堂”、村史室、农家祠堂等阵地,加强“四德”教育,以好家风好家训润泽心灵。深化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建好用好村规民约,广泛凝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

(二)以加强基础建设和专项治理为抓手,努力建设农村优美环境。要积极运用我市2012年开展美丽乡村试点建设工作的经验,拓宽眼界,创新举措,整体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大力建设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的新民居,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循环农业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开展节水、节油、节电、节粮、节纸宣传教育,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江河。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降低资源开发强度,淘汰落后产能,减小污染物排放。二是加强改造升级。加强村庄整体规划和环境整治,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商业、文化、休闲、生态等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基础设施“七化”和公共服务“五个一”工程,组织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和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集中整治环境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等问题。三是加强专项整治。要把治理黄赌毒作为突出任务,时刻保持对黄赌毒的高压态势,清理社会沉渣,铲除黑恶势力。要及时查处内容恐怖残忍、低俗下流的出版物、游戏软件,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文化环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打击制造传播谣言等网络犯罪,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导向,努力创造农村幸福生活。文化是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内质。要积极顺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热切期盼,大力发展多姿多彩、雅俗共赏、富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文化。一要发挖一批本地特色文化。积极挖掘、整理和保护好“三雕一彩一绣”为代表的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延续历史文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文化之乡。要重视保护根植于岭南文化的历史村镇、民居祠堂和特色街巷,整体保护“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构建传统内涵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文化景观体系。二要打造一批文化服务品牌。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建成“10里文化圈”,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实惠、优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思路,精心办好农村文化欢乐节、广州水乡文化节、广州乞巧文化节、香雪荔枝文化节等一批民间民俗文化品牌活动。三要培育一批乡贤文化人士。要立足本土,从古到今,深入发掘一批乡贤雅士,荟萃从本地走出的有德有才有功的“先贤”传人、从乡村出去的有学识有专长有技艺的“精英”、留在农村创业发展的年高有德或年轻有为的“今贤”。以乡愁、乡思、乡缘为纽带,用乡贤的经验和学识支援新农村建设,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四要组织一批节日主题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利用七一、八一、十一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家公祭等现代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经典诵读和体育健身活动,把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办成爱国节、文化节、孝敬节、仁爱节。

三、凝聚力量,勇于创新,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精神文明,是一项造福千万农民群众的美丽事业。我们必须凝聚力量,精心组织,持续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市文明委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市城乡建委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试点工作的牵头作用,发挥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房管、交通、环保、民政、文化、教育、卫生、计划生育、体育等部门的各自职能作用,广泛引导社会参与,形成共谋共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励和扶持机制,强化区县、镇、村三级联建,推进城乡共建。

(二)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品牌效应。要把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深入挖掘农村历史文化、人文风情资源,把属于软实力范畴的地域特色文化通过硬载体有效地展示出来,积极培育乡村文化品牌,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增强传承创新能力,提升村镇的形象和品位,打造出一张张响亮的金字招牌。

(三)抓好宣传发动,形成深厚氛围。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阵地,开设专栏专版,广泛宣传报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做法、好人好事和工作成果,因人而异抓教育,因地制宜做宣传,因势利导求深化,广泛动员和引导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让农村美起来,绝非一日之功。我们要积极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作风和创新精神,把建设美丽乡村这项民生大计办好办实,努力开创广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叶纪训

上一篇:“广东好人”聚阳江 用爱传播正能量
下一篇:广东好民警谭耀华上榜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