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特区2300多名劳模刻下的时代印记
2015-05-07 09:09:10 作者:张东方 来源:南方日报

彭久高,一名曾经的下岗工人,来深圳后在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岗位上一干就是九年。在今年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这位耐得住寂寞的“技术控”站上了梦想的舞台。

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包括彭久高在内的10名全国劳模,廖丽娟等23名广东省劳模,涂家健等100名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成为“劳动者光荣”新的诠释者。

据统计,截至今年,深圳共涌现各类劳模2300多名。为数众多的劳动模范是如何选出来的?他们能享受哪些待遇?劳模荣誉榜单的变迁又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精神?本期政经观,我们聚焦特区劳模群体,以期进一步彰显劳模的价值。

特区谁来当劳模?基层“技术控”领新潮

今年“五一”,从特区评选出的聂兰燕等10名全国劳模,廖丽娟等23名广东省劳模,张海威等100名深圳市劳模再次引发社会的关注。对比过去的荣誉榜单不难发现,在今年当选的劳模中,企业“老总”的占比进一步减少,而一线“普工”的数量大大增加。

5年前的全国劳模评选中,深圳同样有10人入选,企业老总占据了一半,分别为郑卫宁(深圳市残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瑞(深圳畅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勇(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林盖科(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今年,除了刘卡丁(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规划师)和章根国(深圳振华亚普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算得上企业高层外,其他的全国劳模均来自一线基层岗位,比如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西丽车队服务大队长聂兰燕和富士康科技集团C次集团精密塑模制造处加工课课长杨飞飞。

新的劳模群体构成,直接反映了劳模评选的理念转变。“1997年以前,省、市两级的劳模评选没这么规范。1997年以后,省级劳模表彰由省委、省政府命名,市级劳模由市委、市政府命名,并且都规定每三年评一次。”深圳市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彭宇飞表示,在进一步规范劳模评选后,企业老总(副总不算)参评劳模被限定为10%的比例。

一个新的劳模群体诞生,还能折射出城市产业结构以及劳动者角色的转变。来自深圳的10名全国劳模中,有4名是科技工作者,占比达40%;从深圳走出来的23名广东省劳模,有11名是“技术控”,占比近50%;而深圳今年评出的100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有40多名为技术工人或工程师。

“今年劳模评选,我们尤其注重深圳的产业转型升级背景,所以一线技术人员和科技创新人才比例有所加重。”深圳市劳模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鸿利介绍说,深圳市从1983年开始评选劳模,2011年开始评选五一劳动奖章,截至目前,深圳市共有各级各类劳模2300多名。

劳动模范如何评选?今年近百人自荐争当劳模

与往年劳模评选不同的是,深圳今年打破常规,首次提出可“个人自荐”参评。相关评选《通知》指出,五一劳动奖章预备候选人采用公开推荐的形式,包括基层工会提名推荐、职工群众联名推荐及个人自荐。据了解,《通知》发布后,深圳市劳模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上门咨询的人非常多。推荐期间,先后有近百人次来电或直接登门举荐、自荐候选人。

涂家健是深圳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高级技工,也是近百名“自荐劳模”中的一员,在今年的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评选中,他成功入榜。“涂家健可能不是公交系统里最拔尖的,但他的社会责任感很强,在志愿服务方面表现得非常突出。”王鸿利表示,通过自荐这一形式,可以发动更多职工参与劳模评选,扩大劳模评选的覆盖面,把更多优秀劳动者纳入遴选的视野。

深圳是全国最早取消劳动模范评选户籍限制的城市,也是主动将外籍人士纳入劳模评选表彰的城市之一。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的深圳市劳模表彰榜单上出现了3名外国人的名字,英国人John Burcham是其中一位。2001年,John Burcham来到深圳,在招商局物流集团任发展策划总监。在他的带领下,公司短短五年间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物流企业之一,2005年营业额达到3.5亿元。在2006年的深圳市劳模评选中,John Burcham成功当选深圳市首位外籍劳模。当年,华侨城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奥博斯和蛇口科爱赛国际学校代表处首席代表兼校长Maynard FYutzy,一同被评为深圳市先进生产(工作)者。

此外,深圳市早些年探索的农民工劳模评选,以及劳模评选由社会推荐、多渠道推荐等,也在全国走在前列。

劳模群体有何变化?从“拓荒牛”到科技创新尖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劳模评选至今,劳动光荣是劳模群体集体展示的精神价值,而正是一代代劳动者的集体付出,成就了特区辉煌壮阔的发展历程。城市在扩张,产业在升级,时代的变迁,又赋予了劳模群体新的内涵。

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评选出第一批劳模。王俊生是深圳首批劳模中的一员,当年在沙头角综合公司陶瓷工艺门市部任售货员。他说:“那时干起活儿来从不知道累,真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只要有一股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文化程度不高也能当选劳模,即使处在极其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得轰轰烈烈。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劳模评选开始由“老黄牛”型向知识型过渡。特别是1988年中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的口号后,劳模评选视角开始转向知识分子,涌现出一大批科技、经济战线的先进人物。比如198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王殿甫(1998年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由国家电子工业总公司调任深圳市赛格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下属两家公司成功上市,令赛格集团起死回生。

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劳模呈现技能型特点。彭友品是那个年代的全国劳模,是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的工程师。那段时期,他在磁头生产领域中完成50多项工艺、技术成果,参加了9个专利项目的设计和科研,累计为公司节省投资136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1.4亿元。

21世纪初,深圳劳模逐渐涌现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在2006年评选的30名深圳市劳模当中,就有多位自主创新典型入选。在2008年的劳模光荣榜中,同样又出现多名自主创新典型的名字。来自富士康集团的李晓光虽是一名残障人士,但他却凭着惊人的坚韧意志,不仅学会了自强自立,而且勇于创新成为专利“状元”,累计提出了400多件专利申请,被官方核准并授予专利权的有44件,他的专利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

21世纪初,深圳涌现出一大批民营企业家,在深圳市劳模评选中,民营企业家成为新生力量。近几年,劳模评选尤其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在今年全国劳模评选中,深圳有10人入榜,其中4名是科技工作者。深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时期劳模评选,技术型、技能型、创新型人员的比例在提高。

■知多点

劳动模范劳动奖章咋区别?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在“大劳模”范畴中,许多概念并不容易理解。

首先是“评委”和评审级别不同。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命名表彰工作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办理,命名表彰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广东省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由省委、省政府每三年命名表彰一次。深圳市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由市委、市政府每三年命名表彰一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表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由广东省总工会命名表彰;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工人先锋号由深圳市总工会命名表彰。

其次是评选对象不同。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都是国家给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两者在级别、待遇上完全一致。两者名称的不同在于,全国劳模授予的对象是企业和农业领域中的优秀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授予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优秀人物。五一劳动奖状是颁发给集体的,五一劳动奖章是颁发给个人的。而与五一劳动奖状颁给企业或单位相比,工人先锋号颁发的对象是车间、工段、科室、班组等。

当选劳模能享受哪些待遇?

劳动模范享受的待遇不仅仅是精神层面。记者从深圳市总工会了解到,劳模待遇主要体现为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政治待遇及其他福利。

大致体现为:2001年以后表彰的劳模,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年以前表彰并保持荣誉称号的在世全国和省劳动模范(含享受待遇人员),则发放荣誉津贴;通过工会渠道向各级人大、政协推荐符合条件的劳动模范人选,可参政议政,参与本市的重大活动;各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奖章获得者(含参照待遇的)可参加各级工会组织的休养活动和其他活动,按政府和上级工会的有关规定享有特殊困难帮扶、重要节日慰问、上大学进修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各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市区劳模协会的当然会员,并可以个人名义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符合条件的,由市级(含)以上工会给予扶持资金。在关心劳模群体方面,深圳市出台了《关于深圳市劳动模范先进人物有关待遇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在全市及各区建立了劳模元旦、春节慰问、健康检查、疗休养等制度。从2003年至今,深圳市共发放全国劳模和省部级劳模专项补助资金100多万元。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个什么机构?

在劳模能够享受的各项待遇中,包括各级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可以个人名义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符合条件的政府将予以资金扶持。

在此背景下,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永好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颇为吸引眼球。王永好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6月。在规范化建设的牵引下,该工作室围绕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使“四新”应用和科技攻关等创新工作顺利开展,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在东海国际中心工程建设中,该工作室率先采用铝合金模板支撑体系等创新工艺,较好地实现了降本增效,其空中连廊液压整体提升技术、核心筒自翻牛腿操作平台施工技术均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该工作室创建以来,共获得创新成果13项、成果转化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国家级荣誉8个、省部级10个、地市级13个。该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实施了20余个创新项目,带领职工为项目创收5000万元。业界评价,王永好劳模创新工作室不仅是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载体,也是弘扬和宣传劳模精神的重要平台。2014年,王永好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年度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广东省仅此一家。

责任编辑:谢景春

上一篇:智慧城市改变深圳人生活
下一篇: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做出更大贡献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