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澳门回归珠澳融合提速 莲花大桥京珠高速贯通
2015-11-03 09:47:44 作者:编辑 来源:南方日报

1.jpg

横琴莲花大桥1999年竣工迎接澳门回归。

2.jpg

拱北口岸联检大楼和口岸。

1999年,无论对于珠海,还是对于中国,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年份。

这一年的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这一全球瞩目的中华民族盛事,也给一衣带水的“邻居”珠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莲花大桥、京珠高速、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澳门回归纪念公园等项目相继完工,为两地的合作奠定了扎实的硬件基础,从此珠澳步入更加紧密的合作新时代。

这一年,在1998年底接替梁广大任珠海市委书记的黄龙云,继续珠海发展的“接力跑”。珠海延续了此前环境优先的发展思路,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珠海的大学园区格局也进一步孕育。

1 黄龙云接棒梁广大

生态与高新产业仍是主旋律

彼时,以东莞为首的珠三角四小虎实现了高速发展,也给珠海带来较大的压力。对珠海以环保优先却牺牲发展速度的发展理念,当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而在黄龙云执掌下,珠海选择的是延续和发扬珠海此前的发展理念。

1998年11月,梁广大卸任珠海市委书记,结束了在珠海16年的工作生涯,时任珠海市长黄龙云接棒成为珠海市委书记。

作为一位从特区建设初期就开始主政珠海的领导,梁广大以他特有的风格在珠海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珠海特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离任之后,珠海会向何方向发展,是当时各界关注的话题。

彼时的国内发展环境已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废待兴,以东莞、顺德为代表的珠三角四小虎快速崛起。作为特区的珠海,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崛起的四小龙相比,显得有所落后。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下一步的经济该如何发展,成为当时珠海的重要课题。

“如何摆脱特区经济的相对落后地位,如何推动区域的加速发展,是当时所有珠海人都在讨论的话题。”时任珠海市广告协会秘书长谢峰告诉记者,当时是一个以GDP论英雄的社会环境,珠三角四小虎的迅速崛起给珠三角其他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珠海因在城市发展路径选择上的差异,已经明显感觉到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即使是在珠海内部,也对当时珠海的发展路径有不同意见。不少人认为,珠海由于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应该向“四小虎”学习,甚至可以为了经济的发展而牺牲环境。

这个时候,珠海保持战略定力,作出了科学的、前瞻性的选择。

1999年“两会”后,黄龙云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认为,珠海目前的经济总量虽然不是很理想,产业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提高,但珠海已经为下一步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形成自己独特优势和积累发展潜力方面,珠海已日渐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环境优先和高新技术产业是珠海多年来发展的基石,不能改变。”

实际上,自1998年获得“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后,珠海的国际知名度大大提升,深受国内外投资者以及海外留学生的青睐;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陆续建成,为珠海的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高新技术产业在珠海初见成效,截至1999年,珠海的软件开发公司已超过200家,年产值已达6亿元,医药企业近60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

当时,一系列改革在珠海加快推进。珠海提出要通过经济体制建设、对外开发政策、市场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管理四个方面的创新,推动珠海人才引进、产业集聚、高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发展。之后,珠海先后出台了《技术成果入股与提成条例》《珠海市高校发展规划》《珠海市高新区整体建设方案》等多项措施,“康居城”“高新技术产业城”“大学城”的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据媒体报道,珠海当时在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着力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工、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的主要任务从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参与和干预,转移到制定规章和规划、提供有效服务、加强监督上来,建立办事高效、运作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新体系。这些措施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活力。

当时的舆论认为,珠海这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值得中国所有城市借鉴。

2 莲花大桥建成通车

珠澳新添陆路通道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后,莲花大桥于12月10正式开通,这是珠海与澳门之间的第二条陆路通道,对促进澳门与珠海乃至珠江三角洲的合作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14年12月18日零时,经常往返粤澳的刘荣发成为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后第一个从横琴回澳门的澳门人,“24小时通关太好了,既方便了澳门居民,也方便了内地同胞。以前的行程都要看着通关时间来安排,现在是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非常方便!”

经过横琴口岸过关后,刘荣发要通过莲花大桥才能到澳门。这条连接珠澳两地的要道,正是在1999年建成通车的。

实际上,建设莲花大桥的设想早在1995年便提出来了。经过多番研究准备,中葡双方于1997年底达成协议:由珠澳两地同时开工建设跨界大桥,命名为“莲花大桥”。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由珠澳双方共同投资、共同建设。

1998年6月,莲花大桥澳门段开工建设,珠海的工程同期举行施工典礼,10月正式动工。

大桥的兴建受到内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迎澳门回归的重点建设项目。为了莲花大桥的建设,珠海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调动精干的施工力量,采用各种方法加快工程的建设。

大桥的建设,中间遇到的困难不少。据《人民日报》报道,曾参与工程管理的工程师丁为民介绍,当时建设大桥的每一个细节仍历历在目:建设初期,横琴大桥尚未开通,从建设工地到拱北、湾仔坐船要走40分钟,建设材料的运输全靠舟船来回运输,一艘轮渡一次只能上一辆20吨的大型车。加上当时岛上“三通一平”设施没有完善,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

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并没有影响工程建设者对施工质量的严格要求和把关,最终莲花大桥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平时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工地上最多的时候有1800多名工人在同时施工。

据了解,在莲花大桥建成以前,珠海与澳门唯一的陆路通道就是拱北口岸,人员、货物的进出均只有一个通道,所连接的又是珠澳两地的人口密集区,负荷相当重。莲花大桥的建设使珠澳两地有了第二条陆路通道,它西接珠海横琴,东连澳门路环岛与凼仔之间的填海区,有力地促进了澳门与珠海乃至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3 联检大楼创4项“国内之最”

刷新珠海建筑史新纪录

拱北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曾经创下了四个“全国之最”。在其使用之前,原来的口岸只能通关5万—7万人,建成之后增加了3—4倍,对提高珠海开放程度、促进两地人员往来以及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拱北口岸新联检大楼是往来珠澳两地的重要关口,于1999年8月9日竣工。

新联检大楼加上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4.5亿元,占地17.9万平方米。据《中国勘察设计》1999年12期发表的《珠海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介绍,联检大楼在工程结构和技术上创造了国内的四个“最”:最大的民族形式大屋顶建筑;内楼层面投影面积最大(可安排66条旅客进出通道);最先采用双向无粘结预应力框架结构;最长最宽的不设永久伸缩缝建筑物新口岸。

事实上,新联检大楼工程1992年已开工,但由于各种原因,到1999年春节前联检大楼仅完成大部分土建工程,附属的报关楼、货检楼和口岸广场还没动工。1999年初,珠海市委、市政府下了“死命令”,所有工程必须在澳门回归前投入使用。

随后,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迅速组织起20多支施工队伍,展开了一场“大兵团会战”。参与当年联检大楼建设的工作人员老黄回忆说,类似报关楼这样的项目一般需要200天左右才能建成并投入使用,但从接标那天起,他们的工期就已经定死了:50天内必须完工。为了实现目标,他们的排工方式已经不能再按月、按天计算,而是精确到按小时计算。当然,工期再紧也不能动摇“质量第一”的信念,于是他们想方设法从工序衔接、技术改进等方面去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在工程的建设中,建设者们创下了当地建筑史上新的“珠海速度”:新建3层高、面积为2600平方米的出口货检大楼,从开挖基础到完成主体结构只用了16天;楼高3层,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海关报关大楼,进场施工21天就封了顶。

联检大楼的建成促进了珠澳两地的密切来往。时任珠海市副市长林行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联检大楼的竣工使用,对于提高珠海开放的程度、通关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原来的关口只能通关5万—7万人,而新关口打通以后,通关能力可以增加3—4倍。这对方便澳门旅客、人和货的流动,加强对西欧东盟的联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 澳门接入国内腹地

京珠高速贯通

京珠高速公路广州至珠海段建成后,成为连通珠江口西岸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也使澳门接入了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密切了澳门与内地的交流和往来。

由于交通区位因素,此前珠海与珠三角周边城市缺乏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撑。伴随澳门回归日益临近,打破交通格局,拉近粤港澳距离成为首要任务。经过上万名建设者800多天的日夜奋战,京珠高速公路广州至珠海段于1999年12月6日建成通车。

据《南方日报》报道,1999年5月16日,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发起了“创样板、迎回归”的广珠段工程决战誓师大会,全体建设者主动放弃休假,精心施工,日夜奋战,比原计划提前了4个月,在澳门回归前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工程建设任务。

时任珠海市副市长周本辉认为,过去澳门要跟内地联系,很难直接接上内地的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建成后,从澳门一出发经过珠海就可以直接进入全国的大交通网,密切了澳门与内地的联系。

据了解,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是1993年国家规划的“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中北京—广州—珠海高速公路(即京珠高速公路)最南端的一段。广珠段建成后,成为连通珠江口西岸的交通大动脉,真正使珠三角西部地区形成一个立体交通网络,并把澳门与内地广阔腹地紧紧连接在一起,也首度实现了以高速公路为纽带,将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两个经济特区与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连成一体的目标。

当年大事

1月5日 珠海市首次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7月10日 大型情景式水上乐园“梦幻水城”正式开业。

8月9日 拱北口岸联检大楼竣工交接仪式在口岸现场举行。

9月9日 珠海市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九洲大道地道工程正式全线开通。

珠澳合作

从“硬连接”迈向“软融合”

1999年,随着澳门的回归,连接珠澳两地的硬件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拱北口岸联检大楼、莲花大桥等重大项目都在这一年落成,对两地的进一步合作交流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今,澳门回归已有16年,珠澳合作已经扩展到经贸、交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环保等领域,而且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个“新”,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两地合作更加注重从“硬连接”迈向“软融合”。

当前,港珠澳大桥和横琴自贸区都在加快建设,横琴与澳门之间实现了24小时通关,两地在人员往来方面已进入“全天候”无缝对接的时代,同城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到横琴、珠海居住。

两地同城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对珠澳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与澳门在制度方面的“软合作”。比如,未来在横琴居住的澳门居民会越来越多,他们的社保、教育、医疗等如何实现与澳门的同城化;澳门中小企业进入横琴以后,在法律体系、投资规则、市场监管等方面会遇到与澳门不一样的制度环境。面对这些不一致,珠海如何以横琴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在构建趋同港澳的营商环境方面进行创新,是今后两地深化合作的重要课题。

此外,在经济方面的合作期待有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澳门与珠海的产业合作更多地集中在加工贸易、餐馆服务等方面,如今适应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要求,两地的产业合作向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中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等拓展,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融合两地优势提升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策划:陈邦明 胡良光

统筹:胡良光 沈文金

撰文:崔汝枝 白洋

摄影:王荣 供图:珠海市档案馆

上一篇:法医鉴定称澳门海关关长系自杀身亡 原因待调查
下一篇:澳门设立“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委员会”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