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把口罩摘下来”靠什么?
2013-03-13 14:47:58 作者:石述思 来源:工人日报

天公还算作美,两会的代表委员没有经受太多PM2.5洗礼,但呼啸而至的沙尘暴却使他们的神经无法彻底松弛。环保问题成为贯穿两会的焦点议题。有网友调侃说:在PM2.5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代表委员将民间有创意的吐槽带给了最高领导人。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沁园春·霾》,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引起一阵笑声。总书记回应说,小时候,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遭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他风趣的一番话引发哄堂大笑。他接着说,老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在面对新的问题,其实老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在中国社会里面是同时存在的。

这说明,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但由于成因复杂,治理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当务之急不是抱怨,而是研究让百姓把口罩摘下来的制度和良策。

以困扰北京PM2.5的成因来看,是多方因素作用所致。首先,机动车排污占了首位,这是中国汽车社会全面来临的一个副产品——2004年到2009年,平均每年增加机动车1600多万辆,且不论公车在其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就是工业污染,虽然北京等东部地区已将多数重度污染企业外迁,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每到冬天供暖季,便和生活燃煤造成的污染叠加;其余就是大搞基建的城市施工污染和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生活污染的叠加。加上天公不作美,首都北京在前段时间便成了黄褐色的恐怖之城。

作为治理大气的法定部门,各地环保部门官员压力山大。因为河流污染,连续有地方环保局长被网友重金邀请下河游泳,一时成为奇闻。

其中自然有环保部门工作不力的因素,但在曾任环保部主管污染防治和减排的副部长张力军委员看来,环境保护最大的压力来自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冲动。不惜血本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撑。一些企业飘红的业绩背后,染黑的是良心。这些尖锐的言辞可谓切中肯綮。

因此百姓摘口罩一方面有赖于环保部门勇于肩负自己的职责,不辱使命,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促使地方政府转变政绩观的良策。

目前科学发展已逐步深入人心,但某些地方,GDP主导的政绩考核依旧拖着长长的阴影,短期政绩冲动依旧暗中作祟。面对越来越刚性的环评体系,为了自己的升迁,一些地方行政长官往往甘冒受指责甚至受处罚的风险,完成充满PM2.5的有毒GDP,而现行的法规不完善和问责制度不健全又为这样的冒险打开方便之门。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尽快修订并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逐步将PM2.5排放总量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量。据介绍,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对当前PM2.5、酸雨和烟霾为特征的区域性污染没有涉及。

此外,PM2.5超标的主要罪魁除了机动车总量飙升,还有就是成品油质量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简称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承认,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直接责任者之一。但他同时强调,这不是因为油企质量不达标,而是中国标准不够。

当前,中国燃烧的煤炭量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这就说明降低煤炭消费,至少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增强清洁能源消费的重要性。除了央企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中国的绿色能源保障制度——逼迫企业走低碳环保的道路。比如为大气治污环保企业提供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

对于普通公民而言,除了关注大气质量、积极参与社会监督之外,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也是雾霾的制造者之一。以大城市机动车为例,大部分车主都是普通百姓。

因此,要想尽快遏制以PM2.5为代表的环保危机,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主人。

特喜欢一句话,写在最后,与大家共勉: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上一篇:为何实现百分之七点五的增长需付出艰苦努力
下一篇:推动教育公平,不是光有钱就够了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