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为何实现百分之七点五的增长需付出艰苦努力
2013-03-11 12:45:56 作者:董沛 来源:工人日报

3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要达到7.5%左右。温家宝同时表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需要艰苦努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早表述,出现在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换句话说,在中国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历程中,走到一半,就发现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粗放式的增长不足以支撑中国长期的繁荣。此后的十数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得不进行的工作。

为什么如此?首先中国市场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制度的完善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安排都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容易改革的环节,在30多年中陆续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现实的效果,中国经济由此得到持续的增长。但30多年以后,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而难度相对也比较大。比如,在市场全面放开方面,虽然近些年相继发布了非公经济新旧36,试图使民营资本进入更多管制领域,但或明或暗的政府干预,使得在市场资源的配置上,民营经济依旧难以与国有经济站在相同的市场平台上竞争。

其次,30多年来不断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市场经济爆发出的生机和活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由于管制有所放开,由于中国加入WTO等进入全球市场的努力,中国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等资源禀赋优势得以全面展现,即使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依旧产生出巨大的经济增长动力。但成绩背后,一些深层问题也被成绩掩盖,一年年搁置下来。与此同时,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存在的管制和垄断问题,一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不到改变,其间会有大量的既得利益者获得非市场化的好处,进而成为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阻力,其集中体现是大量经济领域腐败现象的出现,以及一些政府垄断及行业垄断的格局迟迟不能打破。

长期以来,中国赖以取得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投资过重、消费过轻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知。如何破解,当然需要有面对困难的决心和智慧。比如需要通过减税和调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需要政府财政政策从投资领域中退出以使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完善老百姓的保障体系,需要改变土地财政平抑房价,也需要解决现实中的产能过剩问题,更需要使银行信贷等市场资源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凡此种种,都不可谓不难。但只有实现了这些跨越,今年GDP7.5%的增长目标,以及中国经济继续长期、稳定地保持增长,才有可能最终变为现实。
 

上一篇:更该同情和关心轮奸案受害者
下一篇:“把口罩摘下来”靠什么?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