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 正文
遏止科研腐败,制度重于“愤怒”
2013-10-17 11:48:44 作者:邓海建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日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错愕。媒体随后梳理了近三年审计机关对国家各部委、各省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发布的数百份年度审计报告,现涉及问题科研经费的至少有39份。

科研经费成了贪腐寻租的饕餮盛宴,即便没有科技部部长的一声怒喝,近年在民间也已是路人皆知的潜规则2012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0240亿元,占GDP1.97%,科研经费投入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三了。然而,与之无法匹配的尴尬现实是,科研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正比、科研效率偏低。

在捉襟见肘的公共财政支出中,科研支出从来都算不得过着紧日子1013日下午,新华社盘点了近三年审计署公布的39问题科研经费1013日晚间,有媒体曝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近日在公开场合的谈话,清华大学因科研经费花不完,被罚几千万。中国科协一项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指出,如此推算,全国科研经费中6000亿元用于开会、出差等,而国家财政投入的5000多亿元也有3000多亿元没真正用到科研中。

科研经费成了唐僧肉,工资、福利、分房、投资……什么支出都能从中分一杯羹,甚至今年3月,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还因涉嫌将1022万元科研经费占为己有而受审。凡此种种,触目惊心。这就带来三个问题:一是科研支出不得善终,动摇科技强国之根本。在科技成为核心生产力的今天,科研领域大玩绣花功夫,这不仅靡费公共财政,更可能因此错失发展良机。二是加剧学术腐败,氤氲浮躁气息。跑项目的成了老板、经理,真正搞学问的领不到经费,如此劣币驱逐良币,科研氛围堪忧,而学问恐怕终究要沦为套利的幌子。三是成为腐败的免责领域,权责利严重失衡,一般多是退还了事,更多人分完唐僧肉,也不会挨孙悟空的棒子。

面对捣糨糊的科研经费,仅有愤怒的姿态,显然是不够的。早在201011月,相关部门已就学术腐败早已表态,要在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验收过程当中,对于任何学术造假都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遗憾的是,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现象并未禁绝。显然,制度比脾气更重要,更可靠。

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真正厘清科研活动该由谁出资、作何评估、以何监督,从源头上将出钱的责任与考评的权利明确起来;二是加大信息公开与依法惩处,推进高校等科研机构的透明度建设,严苛审查、常态审计,不因法不责众而迁就姑息。要明确工资福利占比,做好总量控制、防止寻租自肥。譬如美国的科研经费,其中人员费用约占33%,此外并不存在五花八门的补贴。

一句话,只有制度防火墙到位,才可以真正遏止科研腐败乱象。

上一篇:专家:以房养老需将房屋产权调整为200年或500年
下一篇:“毒校服”再现,请公共财政为校服“解毒”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