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维护稳定政策理论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2016-08-22 10:03:01 作者:陈林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创新社会治理确保西藏长治久安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维护稳定政策理论在西藏的成功实践

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强则国力盛。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的全面小康,关系全国的全面小康;西藏的安全与稳定,关乎全国的安全与稳定。

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把实现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作为硬任务,各方面工作统筹谋划、综合发力,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

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

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确保西藏长治久安、确保边陲地区安全稳定”;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西藏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着眼于解决西藏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紧密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坚持标本兼治、放眼长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制定实施了十个方面的维稳措施,构建起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

今天的雪域高原,和风顺畅、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法治思维贯穿始终,维稳治理“法治化”

漫步在雪域高原,一条条水泥路如哈达般盘绕在山间河谷,一幢幢特色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村庄内、都市间,除了能随眼可见的美景及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喜悦笑容外,还能随时随处听到这样一句话——“追求和谐幸福生活是西藏各族人民最大的目标和根本利益所在”。

实现西藏的长治久安,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也是西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想民所想,谋民所求。

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依法治藏,就是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了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

遵循这一重要原则,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实现依法治藏,首先要有法可依,立法需先行;

遵循这一重要原则,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会明确提出“十个坚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依法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坚持大力普法,坚持从严要求,坚持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藏工作的领导。

遵循这一重要原则,自治区的“双重优势”更加明显:通过地方立法对国家立法加以细化,增强国家立法在西藏的操作性;通过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使地方立法权,增强依法治藏工作针对性;

……

一条条含金量高的法规规章相继出台,一项项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先后建立——

通过建立电话互联网用户真实身份登记、零散成品油销售管理等法规规章,为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提供有力武器;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法等法规规章,为加强基层治理提供框架遵循;通过建立宗教活动管理等法规规章,为加强源头治理提供法律支撑;通过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法规规章,为落实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西藏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70多部,全区民主法治建设和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与日俱进,初步形成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具有鲜明特点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加快推进法治西藏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西藏实际的法治探索和实践;

这骄人的成绩背后,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善用并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的结果。

回顾西藏改革发展稳定的光辉历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法治西藏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藏能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和关键因素。

为了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自治区全力营造法治氛围,让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寺庙,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遇事用法”,依法治藏的群众基础进一步夯实。

不久前,林周县公检法等多家单位,在辖区开展暑期法制宣传活动,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不仅有效引导青少年度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文明、安全的暑期,还提高了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系统持久全方位的法律、法制的宣传教育,全区上下法律至上观念、权力责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程序正义观念、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更加牢固。

与此同时,自治区坚持依法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依法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维护各族群众根本利益,全面彰显法律权威。

依靠法治思维、法治手段,在法治的轨道上,西藏实现了依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夯实基础巩固根基,维稳治理“源头化”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

西藏自治区12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农牧区面积占95%以上,农牧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80%。没有广大农牧民的旗帜鲜明,没有农牧区的和谐稳定,西藏的长治久安就无从谈起。

基层工作很重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要把基础性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情深意切的谆谆嘱托,使西藏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如今,这一思想已落地生根,并转化成生动实践。

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工作重心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向农牧民倾斜,把筑牢基层基础、提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来抓,有效地夯实筑牢了基层发展稳定的基础。

2011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区、地、县、乡四级联动,每年选派2万多名优秀干部组成工作队,进驻全区5464个行政村(居委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面对面拉家常、听意见,手把手算细账、谋致富,心贴心办实事、解难事,实现了干部驻村全覆盖。

这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一次干部下基层活动,雪山深处、草原尽头,农家小院、牧场帐篷,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印和浓浓深情。

我们村过去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的事经常发生。现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花,邻里和睦相处,共产党才是我们的恩人。”察雅县烟多镇雪东村村民泽仁罗布深有感叹地说。

像雪东村这样的变化,在强基惠民活动中并不鲜见。提起驻村工作队为群众做的好事,朗县拉多乡拉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帕加赞不绝口:“如今村里的邻里关系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前村里的那些小矛盾再也没有发生过!”帕加告诉记者,过去拉多村因为牲畜啃食庄稼而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驻村工作队进驻拉多村后,筹集资金20多万元,为全村的农田修建了8公里长防畜围栏,使这一矛盾得到了根本解决。工作队还定期召开全村宣讲大会,宣讲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新旧社会对比教育,引导大家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

干部驻村4年多来,西藏已先后派出5批10多万名干部奔赴基层,广大驻村干部把驻村当探亲、视群众为亲人,紧紧围绕驻村工作“5+2”任务,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全力维护基层发展稳定的良好势头。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党。”自治区党委、政府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干部、人才向乡镇基层倾斜,实施转业军人扎根乡镇计划,选派党政机关干部、转业军人、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轮训制度,充实乡镇干部队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坚持把党组织建在农牧区村组、建在“双联户”单位、建在城镇社区楼院、建在便民警务站、建在新兴媒体网站、建在学校班级、建在驻村干部队伍中,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全覆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键在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注重专群结合,大力实施群防群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护厂队、护校队、护村队”和“红袖标”队伍的作用,引导社会等各方面积极创建“平安单位”,进一步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天罗地网和铜墙铁壁。

源头治理,重点防控。自治区党委、政府维护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健全——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健全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机制,在各级维稳指挥部建立起党政军警民协同配合、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快速反应、扁平化的指挥体系;

建立维稳责任追究制,坚持区、地、县、乡四级干部逐级督导,突出明查暗访、突击检查,确保以铁的纪律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边稳藏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维稳治理“人性化”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

阿里地区改则县改则镇鲁仁居委会“双联户”户长桑嘎,组织联户单位的5户群众联合开办便民蔬菜店,经营仅7个月,利润就达到了8.2万元。贫困户桑杰分到 1.6万元现金,他拉着桑嘎的手说:“有了‘双联户’联户增收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人的生活就有盼头了。”

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核心在于凝聚人心,在于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联户保平安、联户促增收,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共创平安和谐、共同增收致富、共建美好家园。2013年5月,在前期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在全区全面铺开。“双联户”以5户或10户为一个联户单位,覆盖全区317万城乡居民,共建立联户单位9.1万多个,旨在把社会管理服务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把发展稳定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落实到千家万户。

自治区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为了群众、服务群众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这个载体,确保各族群众在“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中得到更多实惠,使“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成为深受群众欢迎、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形成了“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竞相发展、争创和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区联户单位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起,排查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3万余起;开展各类宣传近2.8万场,受教育群众310余万人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3.6万次,捐助扶贫、救灾、助学和安居房建设物资折合人民币1.3亿元。

大手笔、大成就。雪域高原向世人演绎着邻里之间、双联户之间守望相助、诚信友爱、团结和睦的动人佳话。

过去,寺庙和僧人有困难反映程序繁杂,解决问题困难;如今,区党委将寺庙进一步纳入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范围,让僧尼共享发展成果,使我们办事有渠道,解决困难有门路。”昌都强巴林寺僧人洛嘎感慨地说。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政策方针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主动加强与寺庙的联系,积极为僧尼排忧解难,不断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服务机制,大力实施“一个联系”、“六个一”、“九有”、“一覆盖”、“一创建”、“一教育”、“一工程”、“一服务”等利寺惠僧措施,探索出一条新时期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有效途径,为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实现西藏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打下了坚实基础。

色拉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如今色拉寺不仅实现通水、通电、通讯,有报纸、电影,有文化书屋、广播电视,有食堂,还有澡堂、垃圾池、温室、卫生院……寺庙僧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丰硕成果。

色拉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普布次仁表示:“近年来自治区落实利寺惠僧政策,全区僧尼普遍享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免费体检,消除了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自治区不断强化和丰富民生先动举措,坚持把全区7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把更多的财力精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向农牧民、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切实办好民生“十件实事”。

一件件惠民工程、好事实事,让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激发了广大群众维护稳定的内生动力,全民自觉珍惜稳定局面、自发构建和谐社会的防控体系因此而形成,因此而巩固。

着力创新狠抓管控,维稳治理“科学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这里的安全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的旅游非常顺利、非常顺心。”来自深圳的游客黄奕评价说。他认为,旅游人气的“晴雨表”,绝对能充分地反映这个地区的安全度高不高。

又是一年旅游“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68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人民币。

走在拉萨街头,每隔几百米,就能看到一个110便民警务站。

警务站不仅让广大中外游客安全感倍增,也让每一位拉萨市民内心有了厚实的安全感。拉萨温州商贸城的商户告诉记者,自从警务站启用以来,小偷少了,生意更好做了。

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强基固本、长治久安,坚持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以为民、亲民、便民、安民为切入点,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着力创新城镇管理,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从2011年底开始全面推行城镇网格化管理模式,在拉萨市率先启用便民警务站,整合警务资源,以民警为主,武警、辅警为辅,建成覆盖城乡的154个便民警务站,做到“24小时不断人,24小时不眨眼”,把警力安排到街头巷尾的第一线,实现了发现率、盘查率和管事率的全面提升,各类刑事、民事案件大幅下降。

在此基础上,自治区把以“便民服务、维稳处突”为首要职能的便民警务站模式推行至7个地(市)委、行署所在地和所有县城,建立起698个便民警务站,每个警务站平均覆盖半径300—500米,各站点之间联网联勤联动,全天候承担辖区内的治安巡逻、接警出警、交通管理、法制宣传、备勤处突等职能,城镇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案发率明显降低。警务站把各地的服务管理分成一个个网格,形成“3分钟警务圈”,并设立有“便民药品”“便民雨伞”“便民休息点”“便民工具”等便民设施。

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先期试点区域,2012年,拉萨市在城关区范围内深入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异性原则,将社区划分为多个网格,确立“1+5+X”的网格力量模式,并配置网格格长、流动人口服务员、居民事务联络员、治保员、民警等多重职务。

社会管理主体创新,使为民服务在网格中得到体现。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网格化管理改变了过去社区居委会与职能部门“各自为战”的单线行政管理模式,强化条块融合,实现了“条”上职能部门与“块”上社区居委会基层组织的“共同治理”。

据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统计,2015年,西藏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高达99.11%,比2014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在此前的2012年群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显示,我区的群众安全感居全国首位。

为进一步建立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的天罗地网,自治区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城镇管理数字化,推进人口、房屋、证件、车辆、场所、网络、组织等方面的信息管理,建成视频监控点位7000余个。

自治区毫不放松地抓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在全国实现了7个“率先”:率先实行手机、固定电话和互联网实名登记,有效电话实名率100%、本地接入互联网站和公共场所实名率100%;率先成立互联网党工委;率先建立健全了区地县三级网信办;率先组建了区地县网评中心;率先实现互联网党建工作全覆盖;率先统筹建设了政府新闻网站集群;率先建设了全网现代化信息指挥中心,有力维护了信息网络安全、净化了网络空间,确保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维稳长效机制已初步形成,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不断巩固,持续健康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西藏实施“网格化”管理筑牢和谐社会根基
下一篇:西藏:对领导干部干预纪律审查情况全程留痕强化问责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