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推进党建机制创新保障发展走笔
干部“召回”召回什么党建“实功”实在何处
2015-07-20 09:17:53 作者:万群 冉斌 刘莹 黄诚克 来源:贵州日报

“召回”千名干部,为懒症干部“加钢”,党建机制创新让“躲事”、“懒政”无处遁形——黔西南州不断拧紧“严”的螺丝钉。

打开“9”个通道,为优秀干部“加油”,党建机制创新为干事创业轰足油门——黔西南州不断校准“实”的坐标轴。

头上戒尺高悬,脚下道路畅通,黔西南州推进党建机制创新,让“严”和“实”的基因在党员干部身上牢牢扎根,为黔西南州赢来发展的主动:2014年,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由2013年全省第9位跃居第3位,形成了党风正、作风好、发展快的良好局面。

“不贪不腐也不为,批评教育不起效,纪律处分够不上。”这是群众给一些懒政干部的“画像”。如何治理这样的干部,一度成为难题。

在充分试点调研的基础上,黔西南州开出处方:干部懒政,组织召回。

州委组织部先列出“惰政清单”,梳理归纳了办事冷硬推、吃拿卡要、履职不力等30种“症状”和不想干、不会干、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等“五类干部”,由组织部门“召回”,进入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程序,顽症难改的干部将受到转岗、降职、免职、解聘等组织处理。

州委组织部这样解读干部召回制度:汽车不合格,厂家召回维修,是对社会和消费者的负责;干部不干事,组织召回“加钢”,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负责。

2014年10月始,干部召回制度在黔西南州全面推进,一场“向惰政宣战问责”的干部作风整顿行动火热展开:上班玩电子游戏被“召回”;办事拖拉被“召回”;工作不力被“召回”;违反规章制度被“召回”……

各县(市、试验区)和州直各单位在州委制定的大框架下,使出狠招硬招,着力治庸治懒。

兴义市采取“晒比述评”,晴隆县结合目标绩效考核,确定召回对象;普安县把治理干部“走读”、吃“空饷”等六个方面突出问题与干部召回工作相结合;州工商局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州环保局实行“记分制”考评,以考核结果确定召回对象;安龙县开展“双星创建”、“民情双联单”,把日常工作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召回的一个重要依据。

2014年10月至今年6月半年多时间,黔西南州7.5万多名干部中有1812名被召回。召回干部中,转岗84人、待岗67人、免职51人、改非34人、辞退或解聘32人,余下培训合格后回原岗位工作。

补足精神钙质,上紧作风发条,“干部召回”召回了对纪律制度的敬畏,召回了实干的精神,召回了群众的信任——

晴隆县光照镇卫计中心一名干部开公车接亲,被县纪委查实并约谈。干部“召回”,该干部名列其中。痛定思痛,他写下了《掩面而来,直面而归》的心得体会,表示将防微杜渐、遵章守纪,以实际行动塑造新形象。

兴仁县史志办一位干部被召回后,对基层工作的认识“更上层楼”,培训结束后转岗到回龙镇工作,抓精准扶贫、建美丽乡村、跑产业项目,一扫昔日工作的疲态,赢得同事和群众的肯定。

兴仁县东湖街道办事处一位干部,任驻五峰村工作组组长,由于办事拖拉,成为首批召回对象。在培训班“回炉加钢”后,这位干部迅速进入状态,带领其他驻村干部,落实村庄美化亮化工作,发展绿壳蛋鸡养殖。群众点赞:召回一个小组长,带来一帮勤干部。

谈起干部召回,黔西南州委书记张政感言:“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无为懈怠,丧失的是宝贵的发展机遇。做事不应付、做人不对付,我们才能挺得起脊梁、经得起考验、拿得出实绩。”

“召回是为了不召回”,黔西南州架起“干部召回”这个杠杆,要撬动的是党建机制创新这道大命题背后的“实功实作”。

昔登曝光台,今上表扬榜。说到“实功实作”,戈塘镇镇长陈林广有切身体会。

去年10月,戈塘镇贴出红、黄榜,主动作为的干部红榜表扬,消极怠工的黄榜曝光。陈林广在扶贫资金发放中,把原本一个月内需办好的事拖了半年,被群众投诉,上了黄榜,也就自然而然成为“召回干部”。

“回炉加钢”后,陈林广回到镇里,主动作为,重塑形象。特别是调整到矛盾比较多的笃山镇负责政府工作后,他逐村走访,督促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大力推进民生实事。

2015年第一季度评选,经过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代表的民主测评,陈林广以最高分登上红榜。

保障党建“实功实作”,黔西南州有一套被称为“9+1”机制的干部队伍建设体系。“干部召回”机制这个“1”不断拧紧从严治党螺丝钉的同时,坚持用人“五个注重”,优化队伍“四个结构”,这个“9”敞开通道,让优秀干部有奔头、有甜头、有想头——

2014年届中调整时,州直机关拿出10个副处级职位,面向在乡镇党政正职岗位连续任职8年以上的现任乡镇党政正职选拔,树立了关心基层的良好导向。

2014年以来,从州直单位和条件较好县(市)选派24名干部到条件最艰苦的望谟县任职支援工作,进行历练培养;从州直单位和县(市)遴选22名优秀年轻科级干部互派交流任职;选拔11名80后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处级领导岗位进行培养锻炼。

注重基层一线干部、有能力的干部、有贡献的干部、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有法律专长的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的少数民族结构、年轻干部结构、女干部结构、党外干部结构,“五个注重”、“四个结构”环环相扣,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2014年3月以来,在全州开展以少数民族干部、年轻干部、女干部、非党干部“四支干部”为重点的干部专项调研,发现并储备近50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2600余名乡科级后备干部。针对团州委书记、副书记等职位急需年轻干部的实际,州委在全州所有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中进行综合比选,采取差额考察方式产生任职人选;针对州司法局长等法律类岗位干部,在全州法律类专业和具有法律工作经历的县处级干部中反复比选和酝酿确定任职人选。

“9+1”机制为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黔西南州打造出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干部队伍。

自实施召回制度以来,执政为民意识明显增强。截止去年底,州民意调查中心收到的41264件民意事项,已办结41222件,办结率99.8%,回复率100%。目前,全州千余名被召回干部无1人申诉或上访,取得了良好的干部管理效果。

作风新,事业兴。党建“实功实作”带来了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也推动了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去年黔西南州生产总值增速14.6%,位列全省第2位,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省第3位。全面小康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76.5%。“城镇人口多起来、高效农业搞起来、工业经济活起来、旅游产业旺起来、石漠化山头绿起来”快速推进。

短评党建引擎轰足油门发展列车疾驶向前

新常态、新起点、新征程。

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

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和重大节点的关口,许多干部在思考:面对地区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面对旧有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倒逼压力,如何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面对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走出发展新路的历史命题,如何以生动实践书写优异答卷?

黔西南州推进党建机制创新保障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精彩实绩启示我们:越是发展的关键期,越要用党的建设这架强劲引擎,驱动发展的列车疾驶向前。

党的建设“轰足油门”,才能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才能砥砺各级各部门拿出只争朝夕的不懈干劲、马上就办的雷厉风行,把各项工作要求落细落小落实;才能引领贵州各族儿女,把同步小康的承诺坚实地写在大地上。

党的建设“从严从实”,尤其需要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给更多“想发展、谋创新、善开拓”的干部提供机会和舞台,营造百舸争流的发展大环境,激发奋楫争先的改革正能量。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新起点上,我省党员干部的意志力量始终凝聚,必将闯出贵州发展新的道路,必将创造贵州发展新的光荣。

上一篇:宣传部长上讲堂 真情实感诉美德
下一篇:全员轮训“村支书”培养致富带头人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