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 > 正文
技能人才为何出现断层?
2013-03-26 11:16:16 作者:吴铎思 来源:工人日报

 

农民工进入生产车间接受上岗前的技能操作培训。张国荣 摄。


农民工:怕吃苦,自身虽无技能却不愿学技术

企业 : 怕流失 , 岗位培训效果虽好但不想投入

政府:怕“麻烦”,虽有培训补贴却难适应市场需求

 

“准备招1400名技术工人,但现在才招到200多人,平均一天招一两个。”福建省泉州开发区一家大型制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余扬城一直以来为招工犯愁。“一般工人还好,最愁的还是找不到熟练技术工,技术工人的月工资已经超过3500元,可是还是难招。”

余扬城告诉记者,在制鞋行业中,帮面车工最为缺乏,因为这个工种需要一定的技术,工作时间又相对长。“一些流水线上简单工种,稍微经过上岗培训后即可操作,但车工、成型等工种,从零开始到熟练,至少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记者调查发现,沿海许多企业为技术工人难招而头疼,特别是新生代的农民工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学技能,一些技校的培训也难以与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技能型工人“老龄化”情况严重,企业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大部分处于45岁至55岁之间,35岁至45岁的中年高技能人才偏少,务工者技能型人才出现断层。

 

技能型工人奇缺

“钱还没花完,再找找看吧,普通岗位工资太低,工资高点的都要求有技术,可我又不愿花这么长时间去学。”日前在福州劳动部门举办的招聘会上,记者遇到来自河南的夏兴,他告诉记者,元宵节过后他就来到福州,参加了不少招聘会,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想招的技术工人招不到”。在福州“春风行动”多场招聘会上,记者看到,不少企业都推出了高薪的职位,但却很少有人问津,因为对技术和经验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应聘的都是保安、餐饮服务人员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许多加工制造企业、建筑企业以及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整体文化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工人较少,很多生产一线职工只能从事简单的操作工作。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例人数在增加,普遍高出传统农民工,但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专门接受过技校、职高、高职等职业教育的人比例尚不足四成(37.5%)。然而研究表明,受过培训的农民工平均收入比简单体力劳动者高25.44%,每年能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

数据显示,福建技工工人不足,职工中,普通工和熟练工占57.0%,初级技工占18.1%,中级技工占16.2%,高级技工占4.4%,技师占2.4%,高级技师占1.9%。有技术等级的工人占职工总数的43%,这一结果虽然高于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29.1%的全国水平,但初级技工以下技能的职工仍占较大比例,高级工明显不足,职工技术素质偏低,结构性不适应问题突出。

 

培训效果不佳不受青睐

“电工、焊工等传统性技术工种,参加培训的学员比较多,培训的费用也比较低,但这类工种在沿海城市并不吃香。”福州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想参加培训,“今天干这,明天说不定又换了,先混混再说吧!”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持这种心态,他们认为在城市“不安稳”。同时,许多90后的年轻人认为,学技能比较苦,不如到酒店餐饮等行业直接提供食宿。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劳动力输出地劳动部门都会组织相关的培训,但这类的培训并没有针对性,农民工参加的热情不高。“劳动力输出地的培训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加快,对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改变。”泉州一家大型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跟西部地区有相关协作,但经常发现对方培训过的技术工人来企业上岗后一无所知。“随着鞋服个性化、定制化时代的来临,对员工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组织农民工培训,劳动、工会、妇联等机构也有苦衷,“总感觉一头热,每次招生都很难,有些学员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情度不高。”福建内陆山区南平市政和县劳动部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吸引学员,给了相关的奖励,但农民工领完礼品就不来了。”

对于农民工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也无奈,因为目前国家对农民工培训有相关的补贴,但规定比较死,必须是列入培训补贴目录的工种,比如电焊、家政等,而一些市场新涌现的、急需的工种并不在补贴目录内。“现行培训补贴标准,与培训的高质量要求、培训的高成本要求不相适应。”

农民工技能难提升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很少有企业愿意投钱让农民工去接受培训,“流动性太大,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训出来的技术工人,说被挖走就被挖走。”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职工培训上投入太多,特别是每年培训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人员流失现象,特别是技术工种人员更加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培训青年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在缺工较为严重的泉州市,一些企业和技术学校联合办班,比如“纺织班”和“服装班”等,福建宏远集团“纺织班”开班时,只招到百余人,而这是家几千人的大企业。开班不久,问题随之而来,学员都是生产线上的一线工人,普遍实行三班倒,工作时间满负荷,上课时间成了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员坚持不下来,选择了放弃,一些人主动退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通过三年学习,他们拿到了文凭,有了一技之长,但很快被高薪挖走。“我们花钱培训员工,员工却选择跳槽,企业得不偿失!”宏远集团副总裁陈苍松说。

福建省总工会的一项调查发现,不少职工片面认为企业培训一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二耽误自己挣工时,影响个人收入,这些错误思想直接导致职工在技术培训中仅存三分钟热度,培训过后就回到原点,无法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长效规划农民工职业培训

专家指出,伴随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农民工群体步入代际转换的重要时期。当前,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解决现有技能培训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移。

因而,技能培训最关键的核心在于,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实用性,使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福建省总工会有关人士指出,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订单式培训”、“个性化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升职工职业技术技能水平。特别是各基层企业工会依托车间班组,通过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师徒帮带、技术比武等形式,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促进了广大职工实现岗位成才。建立起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技能升级“快速车道”。联合劳动保障部门等单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提高职工的职业资格取证率。

此外,用人单位作为吸纳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及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入的直接受益者,应该积极筹资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自身盈利状况,拿出一定比例的专项培训资金专门用于培训企业在职新生代农民工。

本文原刊于《工人日报》(20130326 07版)

上一篇:文化宫怎样才能有文化?
下一篇:别再让消费者猜谜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