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政府管,小事村居管,私事自己管”
—— 重庆南岸区“三事分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2016-05-10 08:14:48 作者:刘健 陈国洲 赵宇飞 来源:新华社

政府和群众之间权责不清、沟通不畅是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重庆市南岸区探索实施社区“三事分流”自治机制,将社区事务依据公共属性大小,分流成“大事、小事、私事”,厘清职责边界,培育整合社会组织,通过“三级议事会”和成立公益基金等发动、吸引群众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初步实现了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群众意愿与政府意志真正一致

南岸区海棠溪街道蜀羽家园是典型的老旧散居楼栋,不仅道路泥泞、垃圾成堆,而且治安环境差。多年来政府一心想对其进行整治,但老百姓却不买账。一部分人觉得散居楼栋整治是政府搞“面子工程”。另一部分人觉得,政府要整治那就政府掏钱,自己跟着沾光就好。甚至还有人想借机讹政府一笔,要求越提越多,基层干部感叹:“公私不分、权责不清,我们想为老百姓办好事也这么难。”

2014年起,南岸区在所有村居社区普遍实施“大事、小事、私事”三事分流的基层民主议事机制。大事是政府管理事项及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小事是村居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由村(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单位共同协商解决;私事是村(居)个人事务和市场服务,由居民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南岸区委书记刘宝亚说,“三事分流”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治理的基础末端,厘清政府、社区和群众的权责边界,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形成制度规范。

海棠溪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华维说,实施“三事分流”民主议事机制后,蜀羽家园所有居民按照“三事分流”的原则开院坝会达成一致:小区要整修,而且受益最大的是住户自己,但政府需履行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因此居民每户自筹100元钱补充整修经费,每家每户投工投劳,并选举成立自治管理小组,参与监督街道社区的整修工程。几个月后,蜀羽家园面貌一新,不仅楼栋穿上了青砖灰瓦的新装,而且还安装了围墙和防盗门,道路也修得平平整整。

采用“三事分流”自治机制后,南岸区共完成32个小区、98万平方米的老旧散居楼栋治理工作,5万户、16万多名群众从中受益。

社区行政“浮上去” 社区干部“沉下来”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南岸区民政局副局长贺俊说,“三事分流”后,南岸区出台《关于减轻工作负担、加强工作保障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社区村居行政性工作由原来的251项减少到62项,切实减轻了社区工作负担。

社区行政事务“浮上去”,社区干部的工作也就“沉下来”了。南岸区昔日的高端小区海棠晓月,由于原业主委员会与小区业主间矛盾日趋加深,导致公共设施破旧不堪,治安环境恶化,不断有业主聚众上访。

“三事分流”后,海棠晓月社区的干部得以主动“沉”到小区居民当中,真正与群众聊家常,交朋友,了解各方意愿,化解矛盾。通过对1913户居民的入户调查和意见征集,最后在南岸区公证处的公证下,重新选举业委会,实行由社区+业委会+群众自治的联合代管模式。社区干部走下来后,原本积累的矛盾逐步化解,业主们自己筹钱修理年久失修的公共设施,物业公司又获得了大家的支持,小区生活环境恢复得比以前还好。

培育社工组织给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在实施“三事分流”过程中,南岸区注重在社区培育、整合各类民间社会组织,使社区居民融合在集体当中,调动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的积极性。

“MR懂”是南坪街道南湖社区一个“80后”年轻人曾倩创办的“互联网+”社会组织。去年12月,社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组织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交给了“MR懂”。有成熟“选秀”宣传经验的曾倩通过微信公众号征集报名、宣传展示,通过联合社区“时尚大妈合唱团”等社会组织举办“星光耀南湖”系列演出,邀请参选人物上台展演。半个月下来,参与活动投票的群众达到了3万人,最终的颁奖典礼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场盛会。

南湖社区主任余建说,过去组织这样的活动,社区最少要花费5-6万元,购买社工服务只花了不到1万元,还大大节省了社区干部人力。目前社区已有38个类似社会组织,依托他们组织发动群众成为社区最主要的工作方式。

此外,为了保证社区有充分资金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南岸区在社区积极培育成立具有基金会性质的“公益站”,并在区级层面成立了南岸区民泰基金会,通过社会捐赠募集资金800万元,专项扶持各社区群众自治提出的公益性建设项目,调动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培育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新华社重庆5月9日电)

上一篇:中共重庆市委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
下一篇: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五次主任接待日活动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