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加强非公党建成为民企攻坚克难的红色动力
2015-04-13 12:09:47 作者:梁建平 刘益清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8日,在晋江优兰发集团,党委书记甘木林向“行进中国·建设新福建精彩故事”采访团记者介绍说,公司自1998年建立党组织以来,已发展100多名党员。集团党委成立了3个党员科技创新团队,先后研发出12g/㎡超薄薄页纸、造纸污泥制作纤维板等一系列行业关键性技术,每年创造2亿多元经济效益,助推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拷贝纸、薄页纸生产基地。

“支部是堡垒,党员是企业发展的宝,优兰发公司攻坚克难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全可以说,党建是企业跨越前行的红色动力。”甘木林由衷地表示。

泉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沈扬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党组织4824个,覆盖13885家非公企业,基本实现有党员的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党员覆盖率100%、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覆盖率100%。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正成为攻坚克难、逆势而上的红色新动力。

以二带十,大企小企比翼齐飞

“我吃住都在镇政府,一个电话过来,就得驾着自己的车子出去,最多一天要跑4家企业。”张清枝说,他是晋江市发改局公务人员,3年前被下派到东石镇,成为一名“二带十”驻企党建专职干部。

晋江“二带十”区域党建,就是将全市划分为10个片区,然后选派1名党建指导员、1名党建专职干部、1名企业党务干部和1名党务专职工作者,组成“1+1+1+1”党建团队,分别进驻各个片区。党建团队在片区内2家大型的核心企业中挂职,同时辐射、带动周边10家中小型企业。

为了推动“二带十”模式发展,晋江探索出“财政拨助、党费补助、企业资助”机制。目前,晋江市级每年投入经费500多万元,其中,市财政给予每个“二带十”区域两年15万元的党建专项经费补助,给予选派企业挂职党建干部每年8000元的办公经费,并按照每名党员80元的标准纳入预算,市委组织部每年安排80万元市管留成党费,用于补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活动。同时,镇(街道)也配套相应的补助经费。

如今,晋江10个非公企业党建区域都树立了各自的品牌,实现“一区一品”,绽放出“党员命名车间”、“15分钟党建圈”等10朵党建之花。在经济开发区,记者来到了片区内2家核心企业之一的361°集团。该公司的党建活动中心有图书馆、会议室等,整个场地空间足有上万平方米。“这些场所和设施向其他10家中小型企业党员开放,与他们共享。”晋江市民政局科长、区域党建专职干部高澜澜说,“‘二带十’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文化联塑和发展联促,让党建强的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提升了后进企业的党组织阵地建设。”

同频共振,党员与公司一起成长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恒安成为国内生活用纸行业顶级企业的强大动力。我们坚持党企融合、党建强企,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比翼齐飞。”恒安集团首席执行官许连捷说,卫品党支部结合公司推行的卓越绩效体系管理模式,率先打造党员标杆生产线。由党员技术能手组成攻关小组,连续作战,短短一个多月,就攻克了高分子抽料机改善技术,使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7.11%,故障率、废品率分别下降8.24%、1.95%,月节约成本20万元、增加效益127万元。通过党员标杆生产线的辐射带动,集团去年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

恒安集团党委副书记刘莹介绍说,从党组织建立之初,就开始推行党员人才工程,建立“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人才推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党员和人才双向培养机制,促使党员和人才聚合成企业的中坚力量。为此,恒安每年在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时,都同步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注重吸收优秀团员、员工、管理者入党,在管理岗位出现空缺时,积极推荐党员优秀人才。目前,恒安已完成党员人才数据库的基础性建设,40%的部门负责人为党员,另有50多名党员进入公司经理和总经理级人才储备队伍。

在南安辉煌水暖集团总裁王建业看来,党建应该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铸造企业灵魂。2009年,辉煌水暖成立了行业内首家专业艺术团,在全国开展“品牌文化中国行”巡回演出,目前已走过约300座城市。此外,该公司还设立党史馆、党建文化长廊,创办了《辉煌党建》《辉煌文学》《辉煌乐居》等刊物,建立了辉煌广播电台、图书馆、科技文化馆等企业文化载体。近期,该公司又开设了辉煌党建微信平台,利用新媒体传播党的方针政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抓非公党建就是抓发展,助力企业创新转型是党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非公党组织要主动研究民营经济发展规律,完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更好地为产业升级和二次创业服务。”陈沈扬对“行进中国”记者表示。

评论>>>

一同见证新福建建设风采

越是在发展重要关头,越需要榜样的力量、信心的传递,越需要凝聚正能量、唱响好声音。

全省新闻宣传系统“行进中国·建设新福建精彩故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近日启动。23家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分成4个采访组,走进八闽大地,深入基层一线,挖掘典型,寻找经验,生动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态势,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好机遇就在我们面前,困难和挑战也接踵而至,如何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在攻坚克难中逆势而上?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全省各地正按照省委部署,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保持一个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经济社会发展的上扬态势。

放眼今日之八闽,从田间地头到港口码头,从生产一线到改革前沿,一个个精彩故事正激情上演——

有历尽千辛万苦、大踏步推进的重点项目;有身处市场寒冬依然逆势飘红的国企民企;有瞄准市场、抢抓商机,转型升级闯出一片天的传统产业;有发力技改、苦练内功的创业团队;还有热情给予帮扶,解企业燃眉之急的地方政府;有大力简政放权、深化改革的职能部门;有日夜奔走一线、扑下身子促发展的党员干部;有在自己岗位上尽责奉献的平凡劳动者……

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一种披坚执锐的勇气、闯关夺隘的决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昭示出福建发展的强劲脉动,为建设新福建的生动实践写下了强有力的注脚。

建设新福建,需要更多见证者。在此次主题采访中,我们将记录下基层一线经济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展现全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敢于担当,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良好精神风貌,反映全省上下敢于改革创新、勇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福建发展鼓与呼。

建设新福建,需要更多参与者。让我们所记录的画面、所收集的故事、所采撷的声音,与民意人心同频共振,汇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和合力,激励八闽儿女在积极投身新福建建设的实践中,不畏艰险,勇毅前行,以实干耕耘梦想,以拼搏收获未来。

上一篇:尤权苏树林现场部署古雷事故下一步善后处置工作
下一篇:福建省2015年重点推进254个海洋经济重大项目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