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繁荣法治文化 引领法治上饶建设
——中共江西省上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之良
2016-06-08 11:26:32 作者:张之良 来源:中国长安网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支撑、核心和灵魂。自“六五”普法启动以来,江西省上饶市坚持“以人为本,文化引领,培育特色,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繁荣法治文化建设,为引领法治上饶建设的深入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13年,2016年上饶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

一、以完善顶层设计为主抓手,强化法治文化建设目标管理。

上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饶软实力的培养和提升,把法治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纳入了市“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和“文化强市建设工程”。2011年,上饶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上饶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组织架构、实施途径和保障措施等提出明确要求;同年,上饶市委宣传部又联合市司法局、市文化局等6家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上饶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组织保障体系完善、建设能力提升、作品创作繁荣、传播体系优化、法治文化惠民“五大行动”,加快构建具有上饶特色的法治文化体系。顶层设计的强化有力推动了各地各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的大投入、大发展,全市法治文化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发展态势。

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责任明确、整体推进的运行机制,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全市普遍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仅市级层面,每年通过联席会议确定的联动事项在10件以上;建立了“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经费保障机制,普法经费较“五五”期间已实现翻番,为扶持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鼓励法治文化活动开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在“六五”普法考核办法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考核体系中加大法治文化建设的考核权重,量化指标,刚性要求,完善督查考核机制;连续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年”专项主题活动和“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努力做到每年有计划、每月有重点,项目化管理、绩效化推进,有效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由自发到自觉、由零散到系统、由粗放到集约的跨越,先后涌现了万年“四个一工程”、余干“三合一机制”、德兴“020互联网+法律服务”、横峰“闽浙赣苏区法治文化建设”等一批可复制的法治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和“全国十年法治人物”郑宜栋、“全省十大法治人物”杨丽芳、蔡明筱、王勇、魏锋等一大批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典型人物。“六五”普法期间,上饶市被选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和当选国家级和省级法治人物的获奖人数都居全省之首。

二、 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主体引领。

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民意需求导向,始终是上饶法治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先后邀请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卓泽渊、武汉大学副校长周叶中、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王锡锌等全国一流法学专家来饶作法律高峰论坛,为全市领导干部作题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养成》、《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和《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等演讲,时任市委书记陈俊卿、市长马承祖在全市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亲自做法治专题辅导,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示范带动,先后深入12个县(市、区)巡回宣讲法治讲座,举办了两期法治上饶书画摄影展,以文化引领上饶法治文化建设;面向青少年,开展中小学生“法在我心中”作文大赛、“我的法治理想”演讲比赛和“我身边的法治故事”大赛;面向农民,每年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法律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村法律大讲堂”和“菜单式法律服务”活动;面向企业,举办“企业经营者法律培训班”,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活动;面向社会,先后联合多部门开展“全市重点法律学习知识竞赛”等27个大型法治宣传活动,2012年在全省地级市率先举办了为期3个月、逾30万群众参与投票的 “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活动,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晚会。这些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的不断推出,以群众共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强力渗透、潜移默化,在春风化雨中全面释放法治正能量,有效地让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走进人民心中。

2012年6月,上饶市委、市政府出于“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位,盘活国有资产”的需要,决定对老火车站片区进行棚户区改造。此项改造工作涉及4460户、2万多人口、房屋征收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是上饶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征收工程,也是全省户数最多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由于上饶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以民为本、让利于民”的原则,并通过法治宣传车每天循环滚动播出公益广告,用人性化的方式入情入理地宣传国家法律和政策,组织专业法律服务团队每天送法上门解答法律咨询,加上多年来坚持法治文化建设在全市营造了浓厚法治氛围的积淀效应,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法治素养已得到极大提高,该项目自2012年7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至2013年底整个依法征收工作全部完成,无一人上访,创造出了城市建设史上的“上饶模式”。

三、以打造立体式平台为着力点,强化法治文化建设广泛融合。

平台既是法治文化建设水平的直观体现,也是法治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根基所在。实践证明,强化引力、凝聚合力、善于借力,是破解法治文化平台建设周期长、投入大等诸多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与社会发展融合,构建公共阵地平台。上饶市抓住全面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借助城市景观建设、老城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扶持政策,引导各地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及自身发展实际,在相关场地、设施中嵌入法治文化元素、突出法治主题,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触角向社区、乡镇延伸,向规模化、阵地化发展,建设了一批普法教育园地、农家书屋等传统法治教育基地,拓展了一批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特色法治教育基地,命名了一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如:2014年横峰县龙门畈乡钱家村建成全省首个村级法治文化公园;2015年万年县建成占地100余亩、投资200多万元、集法治教育展示馆、法治文化长廊、法制宣传栏、LED显示屏于一体的“锦湖法治公园”;同年,信州区将法治文化与廉政文化巧妙结合,建成一座凝聚了独特文化内涵的“法廉公园”。目前,全市建有市级法治文化阵地16个,县(市、区)级法治文化阵地29个,镇(街)村(居)级法治文化阵地315个,基本实现了“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为开展经常性的基层法治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场地条件。

方志敏在上饶开辟的闽浙皖赣革命苏区在全国苏区中颁布法律时间最早、体系最完善、理念最先进,然而这段历史一直鲜为人知。2014年6月,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上饶市首次挖掘整理了当年的法治建设成果并在全市公开巡展,引起各界强烈关注,新浪、人民网等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誉之为“中国共产党人最早的依法治国实践”。目前上饶市正通过申报课题、建立展厅、开研讨会、出版丛书等方式,致力打造“闽浙皖赣苏区法治建设”这个法治文化品牌和法治教育基地,使之成为当今人们依法治国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二是与文化建设融合,构建作品集聚平台。上饶市始终坚持彰显上饶因历史上四省通衢而“吴韵赣风皖遗闽味并存”的地域文化传统,明确要求“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要结合上饶市情和本土文化来繁荣法治文化。注重发挥大众传媒的优势,创建法治上饶网站,开通法治上饶微博,建立法治上饶公众微信号,打造一批法治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等精品,传播好法治声音,讲述好法治故事,凝聚起法治建设正能量组织专家挖掘整理各地法治名人故事、法治典故、法治理论、法治警言等特色资源,广泛开展优秀法治歌曲、故事、漫画、动漫、微电影、电影公益广告等创作和征集活动。

2013年,上饶市把中央电视台评选出的“全国十年十大法治人物”之首——上饶人郑宜栋“坚持67年替父还债”的诚信事迹编排成赣剧《那杆秤》,用本土戏曲来演绎本土法治人物。该戏作为“北京.江西文化月”优秀剧目进京展演的压轴大戏在长安大剧院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的“九州戏院”栏目全剧播出,被誉为“一部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法治精神的经典剧目”。

2014—2015年,由上饶市委政法委牵头,先后举办了以“法治上饶”为主题的全市书法、绘画、摄影大赛,并举办了作品展览,出版了作品集,举办了“法治上饶”文艺节目汇演;与公、检、法、司和各行政执法单位分别拍摄制作了反映各系统工作的“法治上饶” 微电影系列片,目前已经播出了12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上饶市还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等国内一流的影视制作专业团队合作摄制了国产法治题材电影《无法证明》,于2015年6月26日在全国公映,同步覆盖5000多家影院。

三是与科技进步融合,拓展互动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网站、微博、QQ群、微信、公益广告等新型载体,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互为补充,开通法治上饶等微博,建立法治上饶公众微信号,构建起了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文化传播平台,传播法治声音,讲好法治故事,凝聚法治建设正能量。全市共办有普法刊物75个,法制报刊栏目159个,广播法制栏目15个,电视法制频道栏目22个,普法官方微博(微信)54个,普法网站65个,如《警方在线》、“黑哥说法”等一批法治电视节目;尤其是法治文化“移动”平台的建设,得到了群众和网民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响应,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法治上饶”、“万年普法”官方微博、“法治上饶”、“法治余干”微信群、德兴“020”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等,粉丝群均在万人以上。

2015年11月,上饶市又在全省率先建成法治上饶网,并正在探索建立在一个聚集全市普法资源的平台,以实现电脑、电视、手机之间的三屏联动,实现法治上饶网与全市广播电视报刊法治专题(专栏)和专业普法网站之间的多方互动,集约传播法治资讯、解读热点法律问题、引导法治舆论,力求形成“舆论广覆盖、媒体大联动”的法治文化传播态势。

四是与群众生活融合,建立智力支撑平台。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赞助、群专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先后培育出以余干县业余赣剧团、德兴市业余采茶戏团和信州区小百花法治越剧团等为代表的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团体136个。这些来自民间、扎根乡土的群众性法治文艺演出团体,以其融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独特表现形式诠释法律真谛,演泽法治文化,传播法治声音,取得了“吹拉弹唱中营造法治氛围,潜移默化里弘扬法治精神,田间地头旁传播法治理念”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警权权威坚实基础
下一篇:38名中管干部违反政治规矩8成进入司法程序 政治规矩意识该如何强化

推荐图片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