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选派121名金融干部人才到地方和省直部门及省属企业挂职
2016-10-18 09:44:39 作者:林凌 来源:四川日报

10月17日晚,本该下班的邮政储蓄银行雅安市分行副行长江玲又拿出资料,开始加班“补课”。拟挂职阿坝壤塘副县长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为当地脱贫攻坚办点实在事;二是汲取基层经验,提升自己。”

这不仅仅是江玲一个人的目标。和江玲一样,10月起,121名金融干部人才分赴19个市(州)和多个省直部门及省属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挂职锻炼,10月17日,这些金融“高参”基本到岗。

这是我省选派挂职的第二批金融干部人才,相较于2014年选派的第一批,不仅人数翻了一番,覆盖地区也有较大增加。

□本报记者 林凌

补缺口 金融人才活跃在主干线

2014年5月,中央金融单位首次集中选派了18名优秀干部人才到川挂职锻炼;同年7月,来自中央在川金融机构和省级金融机构的50名省内金融干部人才到部分重点县(市、区)挂职。

当挂职期满,他们交上了一份亮丽的答卷:80多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其中成功在主板(创业板)上市4家、“新三板”挂牌28家;推进地方“农商行”改革,引入了一批有影响的金融保险机构落户当地;帮助争取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资金285亿元……“金融干部人才到地方挂职,能助推金融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再次选派121人开展挂职锻炼,“这也是我省发展的需要。”

一份专项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我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中懂金融和资本运作的专业人士相对发达地区偏少,通过金融运作放大投资规模和提升发展速度的能力比较欠缺,从而使金融在经济调整和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缺什么补什么。此次选派的121名金融干部人才,主要来自34家银行机构、15家保险机构、4家证券机构和15家类金融机构,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会被安排在县(市、区)党政主干线上。

补短板 理论和实际在基层对接

“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履历。”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调研员李海这样评价自己两年的挂职经历。

处置非法集资事件、推进“三险合一”一站式服务平台,李海在德阳中江的工作可圈可点。但刚到地方时的李海“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他坦言,补齐所学和实际脱节的短板,“感谢基层这个平台,这是一个锻炼和成熟的过程。”

李海不是个案。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省金融业从业人员56.2万人,“绝大多数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对宏观经济和地方发展的了解把握不深入不准确,限制了专业水平的发挥。”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分析,“挂职是补齐短板的有效途径。”

“好好向基层取经。”长期在省城工作的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科技处副处长张文军表示。而对太平财险保险有限公司遂宁中心支公司副总经理唐志来说,此番挂职“使自己有机会牵头处理重大具体问题,驾驭全局、统筹协调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经历多岗位锻炼,能够进一步拓展和提升金融干部人才领导全局发展、创新社会管理、应对复杂局面等的能力素养。”省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金融干部人才挂职地方,能够用先进的金融理念、专业素养推进工作,形成联动效应,熏陶、影响、培养一批地方金融干部人才。“这有利于我省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管理能力突出的金融人才队伍。”

上一篇:四川省一村支书获首届全国脱贫攻坚奖
下一篇: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在川视察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