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中路惊现南汉宋代河岸建筑
广州考古发现遗存,包括大型桩板护坡和蚝壳石板水沟
2015-06-12 09:52:13 作者:杨逸 来源:南方日报

1.png

木构河堤全景。

2.png

蚝壳水沟全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日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体通报了越秀中路南汉、宋代河岸建筑遗存发掘状况。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为配合广州市深层隧道排水系统东濠涌试验段工程建设,考古人员在中山三路以南、越秀中路以东施工地块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清理南汉至宋代大型桩板结构的护坡遗存以及宋代用蚝壳与石板垒砌的散水遗迹。

南汉至宋代桩板护坡遗存分布在工地北部。护坡由直径0.4米—0.5米、长6.7米的圆木与长2.7米、宽0.5米、厚0.08米的木板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桩板面一律向西北倾斜。桩板以北,为桩板侧立时由它处搬来的红粘土和红砂岩填筑形成的陆地,填土中并放等距离横木,部分横木与立桩存有铆合关系,显为稳固桩板而辅设。桩板以南,则是水域环境下沉积的灰黑色淤泥。专家表示,如此大规模的护坡遗存,表明当时的河道十分宽广。

根据发掘情况判断,护坡是南汉至宋代广州城东城外的水岸设施。宋代水沟分布在桩板护坡遗存以南约10余米,同在宋代东城的东侧。由蚝壳垒砌成的遗迹有6条,包括3条由蚝壳与石板或石条构成的散水沟,彼此之间存在通连。其中,南北向水沟1条,平面向西弧出,走向与城墙相同,长22米、宽1.5米、深0.5米;东西向水沟2条,长3—5米,西端均与南北向蚝沟相连,东端朝向东濠涌。经观察,这类由蚝壳石板或石条构成的水沟遗迹,应当是宋代东城东墙外侧的散水遗存。

工地在越秀中路以东、中山三路以南,地处宋明清广州城东城墙以外。专家表示,此次发现的桩板构成的护坡遗存及蚝壳石板或石条构成的散水遗迹是城墙外侧重要的附属设施,对研究广州古城发展及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叶纪训

上一篇:在粤MERS密接者全部解除观察
下一篇:有望在社区筛查 易患肾病高危人群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