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扶贫攻坚增添新动力
——兰州市协调推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行动纪实
2015-03-23 11:43:47 作者:侯若志 来源:甘肃日报

新修缮的道路平坦宽阔,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笔直挺立,新建的文化广场上,人们在惬意地休闲娱乐。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富民工程顺利实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系列可喜的变化正悄然发生在兰州市昔日的贫困山村。

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兰州市扶贫攻坚装上了强劲‘发动机’。”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宗诚说。

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市,其总面积的88%是农村,农业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3。榆中、永登、皋兰三县依然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特别是榆中县北山、南山,永登县西北片,七里河区后山等城郊、山区还有300个贫困村。在这种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下,如何让每一个兰州人都过上小康生活,走上富裕之路?

兰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整村脱贫标准和考核验收体系,确定了3年实现全市300个贫困村整体脱贫的目标。结合双联行动,紧盯“3年脱贫、提前4年全面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按照“不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脱钩”的要求,以扶贫攻坚为主战场,实现了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高度融合、协调推进。据统计,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已有209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城关区、西固区、红古区、皋兰县实现整区、整县脱贫,27万农村贫困人口彻底告别贫困。

强产业转模式“穷窝窝”孵出“金蛋蛋”

贫困农民要稳定脱贫致富,贫困地区要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开发式扶贫,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双联行动开展后,兰州市对300个贫困村进行细致分类、梯度推进,要求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口袋与活脑袋并举,适时转变扶贫方式,一方面,把整村推进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集中财力,发挥集聚效应,有效地解决贫困村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把整村推进由分散型向集中连片型转变,坚持在区域相近、产业发展相同的乡镇对整村推进、整乡推进和片区开发项目集中连片布局,整体解决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提起榆中县北山,给人的印象是“干旱、缺水、荒凉、贫困”。如今,昔日的“穷山沟”已变成了“聚宝盆”。

这两年,在双联干部的帮扶下,我种植了50亩甘草,每亩平均收入比一般农作物高五六倍。”贡井乡崖头岭村药材种植户李成海笑呵呵地说。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县21家双联单位、上百名党员干部扎根北山,开始全方位的帮扶行动。

北山土地资源丰富,阳光充足,适宜中药材种植,帮扶单位和榆中县把发展中药材产业列为重点项目实施,狠抓落实,在项目申报、协调贷款、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方面大力扶持。为了形成种植、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多方筹资5000万元建设中药材贮藏及交易市场,扩建、改建中药材储藏窖11处,使中药材年储藏能力达到1.5万吨,2014年,北山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1万亩,此一项就对北山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近千元。

中药材种植有效解决了北山贫困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发展难题,“穷窝窝”孵出了“金蛋蛋”,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榆中县县长王林说:“如今,‘北山模式’在榆中得以大力推广。目前,全县已成立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38家,2014年,全县中药材年产值过亿元。”

朱宗诚介绍,通过帮扶,兰州市300个贫困村都不同程度、因地制宜发展了自己的支柱致富产业。目前,榆中北山中药材、南山冷凉型蔬菜,永登西北片特色养殖等产业基地初步形成,围绕这些特色农产品,一批深加工企业正在落地,贫困山区出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势头,农民通过就地打工,收入大幅增加,观念也在日益更新。

夯基础美环境“泥土道”变为“致富路”

没有排水沟,到处污水流。夏天水和泥,冬天冰上溜。”这是过去人们对永登县武胜驿镇火家台村的印象。通过双联帮扶,这一切得到彻底改观。漫步在如今的火家台村,河谷两边的闲置土地筑起了牡丹园,原来的垃圾场打造成了小桥流水、山石相间的花园。

村党支部书记苗世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近两年多来,借力双联行动,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实施村貌整治、街巷路灯亮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工程,共衬砌排洪沟300多米,铺筑沟台小花园2个、人工湖1个,建成2000平方米的体育广场和24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全村7个社完成人饮安全工程,硬化处理村内道路4.3公里,困扰群众多年的“吃水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长丰村过去也是武胜驿镇的贫困村之一。如今,村里的活动中心落成,两层小楼大方气派。农家书屋、村级卫生室、村民活动室一应俱全。文化广场上,不少村民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

为了彻底挖掉穷根,兰州市各帮扶单位带领群众,修路、通电、改水、造田,搬掉了一个个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据统计,围绕300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3年来,兰州市共实施各类项目2263个,投入各类资金20多亿元。累计建成农村公路1300余公里,衬砌渠道673公里,新建塘坝55座,新打机井82眼,新建和维修村委会256个、标准化卫生室(所)224个、文化广场14.7万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244个、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300个、村级幼儿园28个。吃水、行路、住房、看病、上学等一大批老大难问题得到集中解决。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兰州市既顾“面子”,又抓“里子”,让村庄洁了脸面、实了根基,让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切实改变。

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村道硬化、四旁绿化、村庄亮化、村容美化、环境净化”……这是兰州市《关于开展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提出的主要要求。

我们村家家户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液化气、电磁炉,村里许多农户还购置了小轿车哩。”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党支部书记冯人民高兴地说。

冯人民介绍,冯湾村凭借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先后筹措资金7000多万元,统一规划,建成新农村住宅楼560栋,新建1500平方米中心幼儿园一所,建成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铺设上水管线和自来水入户管线,建起了村级污水处理站,卫生改厕380座,硬化、绿化道路15公里,衬砌渠道3万米,治理河道2000米。

彻底甩掉“贫困”帽子的火家台村、丰登村、龚家村,2014年还跨入全省“千村美丽示范村”。

转作风真帮扶不走的“村官”是最美的“风景”

脚上无泥,手上无力。”这是兰州市委办公厅驻村干部郑文成的一句口头禅。2013年4月郑文成开始了他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全天候、不计酬的“村官”生涯。很快,他成为村民熟悉的身影。

地垄、炕沿、井台……常见他和村民席地而坐说事。夏天,他骑自行车入户;冬天,他裹着一件棉大衣各处查看。碰见单位的同事,他的口中从“我们厅”自然而然变成了“我们村”。

2014年9月,郑文成上高三的儿子膝盖不幸严重受伤,必须住院治疗,在大家的劝说下,他回了趟家,但第二天村里又出现了他匆匆赶回的身影。一年多下来,风吹日晒,郑文成整个人黑了、瘦了,手上长了老茧,站在村里人堆里,很难认出他曾是一个“城里人”、一名市委大院的干部。但在他的努力下,火家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将写在纸上的方案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兰州市在双联工作中还引入负激励机制,即没有完成扶贫任务的单位不但要写检查,还要取消其他方面的评优资格。2013年,兰州市有7个组长单位、357个双联单位被取消评优资格,有1个组长单位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书面检查,有2个乡镇主要负责同志被调整或免职。

也许有单位、个人觉得委屈,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双联工作成为一种责任和制度。”朱宗诚说。

更大的变化还是在心里头,看到党员干部抛家舍业,住在村里,扑下身子带着我们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有奔头,更没理由,不动起来,不富起来。”武胜驿镇火家台村村民王义庆的一席话说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顶寒风、沐冷雨、踏泥泞、翻山路……据统计,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兰州市1517家单位、4万多名干部共入户126万次,累计驻村263万天,帮办各类实事593万件,化解矛盾纠纷8000多起。

这些全天候的“村官”成为兰州贫困山村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成为雕刻在泥土地上一道永不褪色的“符号”。

上一篇:甘肃省委第三巡视组向省林业厅反馈巡视情况
下一篇:甘肃省土地确权工作今年全面推开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