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擦亮民族团结金名片
亲如一家不分你我 互帮互助共奔小康
2016-11-07 09:45:19 作者:朱磊 丁雅诵 来源:宁夏新闻网

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走访了宁夏固原市的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一路走、一路听,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民族团结”四个字,这是传承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记忆。

在宁夏西吉县红军长征三军会师纪念馆里,一组栩栩如生的蜡像再现了1935年10月5日,毛泽东直奔陕义堂清真寺,与当地阿訇促膝长谈,阐明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的场景;

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一块鲜红的“爱民如天”锦幛,讲述了1936年红军西征时,回族大教主洪寿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战士的故事;

在西吉县单家集单南村,一面“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锦旗,勾勒出长征时红25军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如何与当地百姓冲破隔阂,互帮互助的画面……

在西吉县兴隆镇王河村,我们见到了大名鼎鼎的“红粉”,当年红军长征时,看到这里的百姓种的土豆只会当菜吃,一些南方的战士便教当地回族同胞将土豆磨粉,制作粉条。传承80多年,“红粉”成为王河村脱贫致富的利器。41岁的村民海孝,是村里有名的粉条大王,一个家庭作坊一年产量400吨,产品远销到了北京。“一年也就几十万吧。”问到收入时,海孝打了个马虎眼,旁边的人乐呵呵地揭了他的底:“估计还要翻个个吧!”

在兴隆镇,现在有200多家粉条作坊,“‘红粉’是咱镇子的主导产业,我们正在规划一个100多亩的红粉产业园,集中生产,打出品牌。”镇党委副书记李学智说。

就在这曾书写了“回汉一家亲”的单家集村,处处可见民族和谐、共奔小康的生动场景。拥有510户人家的单家集,回族人口占95%,汉族只有十几户。回族群众在养殖方面有特长,汉族群众在种植方面有优势,正好实现优势互补。村主任边旭荣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为了带动身边人致富,他主动吸纳了6个回族贫困户入社,只用两年时间就让他们全部脱贫。

在咱村,不分回汉。”边万荣是一名汉族赤脚医生,过去因为穷,买不起耕牛,周边几户回族村民便帮助他耕种,后来,回族村民哈文和还把自己的一头牛牵过来与他合耕,这一合作就持续了6年。边万荣回报大家的方式就是为村里老人义务诊疗,几年下来,给困难家庭免除的医疗费就达到了上万元。

民族团结,为单家集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牛羊屠宰加工、三粉加工、运输、餐饮等产业在单家集迅速崛起,单家集也因此成为宁夏南部山区有名的富裕村。

单家集村,是宁夏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回族人口聚集的固原市,通过深入实施精准脱贫补短板工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程、民族政策法规落实工程、民族团结模范示范工程、民族文化引领工程、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程、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工程、宗教人士教育引导工程等八大工程以及其他措施,让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2010年以来,该市受到中央、自治区表彰的民族团结先进集体65个、先进个人25名,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先进集体73所、先进个人71名。

在宁夏近5年的时间里,记者接触了大批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回族老人王兰花,退休后成立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志愿服务队,20多年来,照顾社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解决百姓琐事、邻里纠纷,成为社区广大居民的“贴心人”;

汉族军官何健为了帮助回族残疾兄弟李少军脱贫,圆他一个文学梦,6次动用结婚的钱,4次推迟婚期;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回族护士虎蕊,七年如一日照顾汉族孤老赵志安,还将老人接到了自己家里……

今天,“民族团结”四个字,已成为宁夏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记者 朱 磊 丁雅诵)

上一篇:宁夏政协召开十届二十六次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宁夏各族各界青年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推荐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