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开创强军兴军路 江苏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征程
2015-04-27 10:35:03 作者:编辑 来源:中国江苏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自觉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两个率先”总体布局,纳入“八项工程”具体实践,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江苏特点的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开启了江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与时俱进,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思路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省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出发,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稳步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改革,坚定不移地纵深推进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进行了新探索。

(一)认清发展趋势,深入贯彻国家战略

省委、省政府进一步统一认识、统领方向、统揽全局,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先后制定下发了《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江苏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引导军地各级兼顾国家、驻苏部队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三类要求”,突出现实军事斗争准备和军地联合应对突发事件“两个方面”,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推进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打造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示范区、军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地方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同步提高示范区。

(二)统筹双向需求,努力促进“双力”提升

建立了涵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驻江苏部队、企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网络,在军队综合信息网和互联网上建立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网站,定期收集汇总军地融合需求,组织建设项目对接。目前,全省有462家企事业通过保密资格认证,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49家,全省“民参军”企业数全国第一,270家企事业单位取得科研生产许可,位居全国第一;将基础设施建设嵌入“战备功能”,扩容4个沿海沿江港口,启动建设南通港启海港区万吨级滚装码头,民用机场增设军用应急导航设备,推动2个机场军民合用改造,新建长途光缆30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1.2万个,宽带基础传输光缆延伸覆盖全省大多数重要目标,实现省军区团以上单位视频通话;初步培育了一批军民融合高端特色产业。以镇江为例,镇江拥有各类军工和民口配套单位近200家,产品和技术涉及航空航天、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特种车辆等五大领域,配套产品达100多个品种规格。目前,镇江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高性能合金材料企业集群,全国最重要的特种船舶和特种车辆生产基地。

(三)瞄准战略产业,推进重点领域突破

江苏省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个产业都体现了“高端性、战略性、需求性、标志性、区域性”特征,代表了未来江苏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全省投入引导资金80亿元支持信息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省财政安排引导资金扶持军民融合产业培育,推动形成了航空航天、新材料、船舶与海洋工程、特种汽车及其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军民结合主导产业链,着力打造一批极具竞争力的特色军民融合产品。

(四)发挥区域优势,深化社会化保障改革

按照“政府主导、军队组织、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推进驻军保障社会化改革,让率先发展的社会成果惠及军营。目前江苏省驻军1600多个食堂和上百个服务社全部从后勤体系中剥离,开通各类“拥军专线”、“定时班车”等公交线路90余条,增设保障非作战任务的小散远单位车辆用油地方加油站60个。驻地级以上城市团以上单位的供水、供气基本实现地方化。财政先后拨款4.9亿元,引导社会投入资金63亿,支持驻军推行饮食、住房、医疗、油料、职工管理等方面的社会化保障,探索构建了骨干在军、主体在民的现代后勤保障模式,深化社会化保障改革。

(五)建设示范基地,带动产业常态跃升

目前,江苏省已建成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产业示范基地5家,巩固发展了12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动员中心,加快推进1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初步培育了一批军民结合型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镇江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后,推进了国防科技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与产业化,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总体规划,促进产业调整和升级,带动了产业常态跃升。同年6月,其辖市丹阳也成为江苏唯一的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两个基地总规划10平方公里,预计产值达千亿元。

成效显著,提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经验

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民融合战略部署,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行新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这也将为全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可示范、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一)成立专职领导机构,提供高效组织保障

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建立了省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军地合署办公,省军区司令部和省发改委分别负责及时汇总军地需求、通报情况,对融合项目经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组织评估论证、检查验收,报省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批准立项。在省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2014年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军区司令部牵头成立了省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主要负责全省军民融合政策任务贯彻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督促工作开展,监管专项资金和资助项目,组合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2014年财政支出军民融合发展引导资金5000万,2015增加到1亿元,做到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同时要求全省军地也建立相应机构,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组织协调,跟踪督导落实。2014年10月,组织了军民融合专项督查,有效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构建“产学研”同盟,培育融合创新主体

在军民融合政策的引导下,江苏一些军队院校如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等逐渐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包括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水平军工高校数达147所,在校学生人数位居全国第一,专利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江苏的军工企业实力十分雄厚,军民两用企业的科技综合实力名列前茅,拥有船舶、电子、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金城集团、晨光集团等军工行业重点企业近百家。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资源整合联动

苏中、苏北和苏南区域差异,加大国防科技工业与江苏合作整体化推进力度,对国防科技工业与江苏的经济科技合作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在江苏省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领导下,由省军民融合发展办公室牵头,统筹推进江苏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省军区司令部和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等单位立足部门职能,形成合力有效地整合了军地资源。

(四)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突出特色竞争优势

凭借特有的区位优势以及雄厚的经济、科技和教育实力,对原有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整合,提高区域特色竞争优势,加快了与国防科技工业的合作步伐,基本形成了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深度融合的江苏特色。

开拓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省委省政府围绕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常态

结合江苏区域特点,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源头”,构建职责明晰、分工明确、组织精干、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统一领导、规范制度保证,挖掘潜力资源,释放改革能量,激发江苏发展活力。改变军民融合中各自为政、职能重叠、资源浪费、缺乏动力等突出问题,改变一些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军民融合重大事项靠多个议事协调机构的协商沟通,让体制机制改革成为江苏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点火擎,开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常态。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二)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合作新思维

针对军民两用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制定军民两用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以南京为核心,把南京作为军工科技研发的主体空间,进而辐射全省。重点依托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南京软件及智能电网、苏州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无锡物联网和云计算、常州智能制造装备、南通海洋工程装备、泰州生物技术、镇江高性能材料和碳纤维、盐城海水淡化等特色产业基地。通过军工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重点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利用江苏区域经济雄厚的民营资本,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对江苏军民两用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路径、特色进行明确定位,既要与区域内相关产业建立强关联性,又要与其他区域形成错位发展,扬长避短,提高江苏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江苏军民两用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培育一批军民结合型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产业链长的新经济增长点,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和江苏区域经济的“双赢”。按照《江苏省军民融合式发展三年实施计划(2014-2016)》规划,江苏要在3年内建成5家省级“军民结合特色产业示范集群”,培育60个军民结合特色产品。

(三)进一步推动创新体系建设,抢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新制高点

充分动员各种所有制、利用各个领域的创新资源形成坚实的创新基础,将自主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战略,通过广泛地军民融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一是做好需求牵引工作,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军民信息交流平台在部队、军工部门和民营企业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沟通机制,搭建既符合军工保密要求,又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为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参与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利用好中国江苏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的平台,在2015年同步组织军民科技对接活动,提高活动的成效和影响力。二是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与合作创新机制。要建立起多种促进创新主体合作与互动的技术转移机制,制订和出台技术转移政策,以经济可承受的方式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国防领域可以使用的技术成果,要有针对性实施和管理各种专门的技术转移计划。三是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制订行业融合措施,拓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领域

由省政府牵头制定出台促进全省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对承担国防军工科研生产的民口单位和技术优势辐射作用明显的军工企业事业单位,实行优惠信贷等扶持政策;对列入省级军民融合式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在立项审批、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对列入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享受省级以上开发区政策;省财政对符合相关专项资金扶持条件的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军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予以财政贴息、以奖代补、产业激励等财政扶持。各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鼓励全省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平台,加强与上下级军地机关、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的沟通和合作,进一步加快“民参军”工作步伐。

(省发改委供稿)

上一篇:省委巡视组进驻六家省属企业和两所省属高校开展专项巡视
下一篇:对违纪违规就要“一巴掌扇醒”

推荐图片文章